笔趣阁
笔趣阁 > 回到古代做皇商 > 第46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节

  回到古代做皇商

出发前点兵,带的自然是在南边善战的士兵, 当然李老二没傻到不带亲兵, 五百人的李家亲兵一同出发。誓师时,李家男人都去了,包括李老大的米掌柜。从老将军到孩童,除了米掌柜之外, 都是武将的身着, 周身气势逼人。李菻善是李家第三代的头一位,身后嫡庶有别的站了九个男孩, 以后这些人都将成为李家能够顶梁之柱。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气势虽比大人弱了些,但却不可小窥。前来为士兵壮行的皇上心叹,有李家人在, 朕可安眠。李老二带着队伍走的那天距离过年还有五天,李菻善担心匆忙离开的王修晋,却也不能在此时赶去梧县。好在在过年前接到王修晋的来信,王修晋在信里写明匆忙离开的原因,大嫂又有了身子,王修晋肯定不会把母亲有身子的乌龙事告诉李菻善。李菻善不相信王修晋只因信上的原因赶回去,但想到王修晋看着小孩子时的眼神,似乎也说得过去。打接了王修晋的信后,就开始想,以后他和王修晋成亲之后,要不要分别从两家各过继俩孩子。正准备过年的王修晋不知李菻善已经盘算起过继孩子的事,他忙得很,父亲是先生,现在已经有几个孩子考中进士,今年的恩科虽没有人夺魁,却有人进了三甲之列,在村里可谓是风光的很,今年早早便带着年礼到家中谢师恩,父亲如今也可称为名士。听父亲的意思,想要送孩子到学堂来的人家更多了,不过都被他拒了。兄弟两人都挺奇怪父亲的做法,却没有问,他们一直觉得读不懂父亲。尤其是王修晋,他自认活了两辈子,经历的,看过的要比任何人都多,可是他看不懂父亲。就像是有人曾说过,父亲就像是本书,书里有很多的道理,有很多的告诫,有很多的经历,很多需要铭记,但想要读懂很难,现在的他便有非常深的体会。也许,他从来就没有认真的读过“父亲”,父亲骨子里有文人的一些东西,却也有着文人所没有的,就像是在知道边陲小城被巫人占了,父亲的气愤堪比武人,若是他被允许上战场,也许会提着菜刀冲去小城,杀上几人解了心中的郁气。得知是李家人为将,以前一位南边的将领为副将,父亲又忧心,李家善平地之战,能夺回城吗?王修柏轻推了一下弟弟,父亲以前和李家的关系相当不好,这是忧心李家,还是担心抢不回城?王修晋眨了眨眼睛,耸了耸肩,自打被占城的事传到这边,父亲对此事是相当的关心,以前打仗也不见父亲的反应这么大。两人的疑惑从母亲那里得到答案,打上次李将军来过之后,父亲便想寻一些关于带兵之类的书,可惜一本也没找到,父亲便立志想写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同,之后和李将军通信频繁,了解很多关于战争,关于士兵,关于将领,关于必征之地等等的事。王修晋对父亲的想法表示支持,差点就想把三十六计吐出来。王修柏可没弟弟的支持态度,他觉得带兵之道,可以称之为各武将家私藏,若被父亲公开,他们还怎么带兵。当然王修柏也没直面上反对,而是私下寻父亲点明此事,父亲有时行事冲动,弟弟的性格中就有些受父亲的影响,想一出便弄一出,虽然事前也有计划。今年王琇芸仍不能归家省亲,刚有了孩子,哪里经得起奔波,且南边被人悄悄占了一座城,天子对北边便更为重视,命四皇子立即将北边的城清查一遍,有没有被人抢去占了的。做为北边驻守之将,宋将军自然不能放松,而身为宋家的长子,宋弘毅非常的忙。也没时间陪媳妇回娘家,更不可能放媳妇带娃回去。王夫人惦记着女儿,也只能常常写封信过去,若大儿媳妇没有怀孕,她过了年后会京城看看女儿,现在也只能拖上一拖,女儿那边有宋夫人照顾着,宋夫人的为人,她是很信服的,不会亏待女儿。媳妇这儿却是除了她没别人能照顾,便是春夫人想要来照顾,她都不放心把人交给她照顾。心里觉得对不起女儿,也只能是准备了一大堆的女儿爱吃的,喜欢的,用得上的东西,等到年后让王修晋进京时带去。整个正月里,王修晋不打算出远门,想在家里好好陪陪母亲,和父亲也多聊聊,再逗逗侄子,只是一些旧王氏一族的人,打着拜年的名义,过来求人,让王修晋十分的烦,他们倒不是求再中种蟹田,而是改求去油坊做工。他们觉得油坊是王修晋在管,安排一两人,油坊里也不会有人有意见。起初王修晋还能见上一见,问个好,毕竟来者是客,可等见到的几个都是同一个意思之后,王修晋便关门谢客,谁来也不见。管家办事利落,以家中有女眷有身子,不便招待访客为由,拒绝了过来的人,而之前过来拜年的人,带着的年礼,管家也巧妙的又能让村里的都知道的情况下退了回去。王修晋对管家的能力直竖大拇指。王春氏打趣小叔子,打着她的旗号拒绝访客,王修晋忙送珍珠两颗,逗得王春氏合不拢嘴。王智渊见着小小的圆圆的东西好奇得不得了,便吵着问小叔要,王修晋便逗侄子,“那是女人用的东西,你个小汉子要去做什么?”“啊……”王智渊呆愣了一瞬,然后又快速的反应,掰着手指头一边说一边数,“要三颗,一颗送祖母,一颗送母亲,一颗送姑姑,还要一颗,送给京城陪智渊玩的姐姐。”“那位也是姑姑。”王修晋被侄子一本正经的说要三颗结果许出去四颗的样子逗笑。“智渊啊,你到底是要几颗啊!”“三颗。”“哈哈哈……”屋里的大人都乐了,除了一直给孙子启蒙的王先生,对着孙子吹胡子瞪眼,孙子聪明得很,早早就会背书,居然数不清三还是四。对着孙子瞪完眼,便看向笑得最欢的大儿,轻哼了一声。王修柏立刻收起笑容,眼里的笑意怎么藏也藏不住。“大哥,快别笑了,侄子不识数都随你。”王修晋翻了个白眼,这般嘲笑亲儿子真的好吗?“嫂子是不知道,当初家里快要掀不开锅的时候,我和大哥去城里卖包子,包子多钱一屉,现在也记不起了,就记得有给了大哥不够买两屉包子的钱,大哥还当对方给多了,找回去了一文。”“噗。”这次轮到王春氏乐了,没想到夫君还有这样的糗事。王老爷想到当年刚回村时的事,一时感慨,“当年父亲做得不够,苦了你们了。”兄弟两人被父亲突来的话吓了一跳,一时之间不知当如何接话。王老爷也不在意,而是推着夫人往属于他们的院子走,“最亏欠的便是夫人,若不是因我,夫人也不会受这么多的折难。”“老夫老妻了,说这些做什么。”王夫人摇头,表示自己并不在意,人活一辈子,哪会儿一点儿波折都没有,虽然身体上受了些罪,可她知足,遥想当年在京城中,夫君拒绝皇上许以公主,那时有人笑夫君傻,可夫君没有后悔过,便是丢官归乡,夫君怨的也只是登基的皇上,而不是后悔当初没尚公主。她虽气夫君的消沉,却也能理解他的失意,便也就默认了夫君的行为,只是苦了孩子们。兄弟俩互视一眼,然后起身,王修晋准备回院子休息,王修柏带着媳妇和儿子去花园走走。当初真的苦吗?现在想想其实是很好的经历,对为官的王修柏来说,那段经历让他更懂百姓生活的不易,在为官之路上深记百姓,对得起公堂之上的匾额。而对王修晋来说,那段经历比起来末世要好太多,至少还有得东西吃,称不上苦,心中存有的疙瘩也只是父亲不能撑起一片天。出了正月,王修晋便准备出发进京,此去带的东西非常多,除去给长姐的,还有给春家送的东西。便说家人如何不待见春家,该做的礼节是不能落下的。一路非常顺利的到达京城,在城门处依旧看到李菻善的身影,王修晋脸上扬起笑容。之前听说去李家为将,去南边收复小城,还以为李菻善也会跟着去,心里一直担忧,正月里驿站连送信的都没有,便也不知李菻善有没有随军出征,这会儿见到人,王修晋非常的开心。人心都是自私的,他明白李家为将,便要听从皇上的调派,可私心仍不希望李菻善处于危险之中,他已经认定了这个人,便不想他出任何的差池,但若是国家需要,他也会为其打点行装,送其上战场。第136章此次进京, 王修晋空闲的时候便多了些,和李菻善去空着的宅子看了看, 准备收拾出来后租出去。去年斩的官员太多,连着两年加开恩科, 不少进京的学子需要有落脚之地, 王修晋也没指望靠租房子赚多少钱, 就是想着与人方便。李菻善支持王修晋的做法, 但此事王修晋能做,他却不行。王修晋在收拾房子的时候感叹四皇子不在京城,错失了一大笔的收益。正在忙着晒盐的四皇子打了个喷嚏,也不知是谁在念叨他。打去年王修晋走后, 四皇子便按着王修晋说的法子晒了次盐,也不知是不是老天看他不顺眼, 他把海水圈到水池中的第二天, 就下雪了,且还连着下了几天,气温也跟着下降,好在边关百姓住的没有土坯房, 要不然估计会出现房子被雪压垮的事。第一次的晒盐以失败告终, 也没有人知道四皇子圈海水要干嘛,猜测最多的便是四皇子想用海水养鱼。在入夏之前, 皇上收到他特意送到四皇儿身边的亲随送来的信,亲随进京时还有数名护卫一路护送,亲随不敢把信过他人之手, 进宫之后力求亲自把信送到皇上的手上,皇上身边的太监气得不行,但也清楚四皇子命人护送亲随进京送信必是大事,他们也不敢怠慢,不过在心里仍是记上一笔,待日后再寻机会教训。皇上看完信便惊得站了起来,拿着信在书房里来回的走。后宫的皇后听着身边的人报四皇子派人送信进京,似乎很严重的样子,皇后嘴角泛起冷笑,最好是在边关呆上一辈子别回来,等她的儿子登基之后,便寻个理由扣个罪名。历代王朝几乎就没有能够控制盐的,盐价的攀升或是降低都有盐商说得算,盐商表面臣服朝廷,但却不归朝廷管控,皇室对盐商恨得咬牙,也只能捏着鼻子给盐商各种好处。如今四皇儿告诉他,他寻到了比盐商制盐更简单的制法,且盐的纯度比盐商的还要好,皇上除了惊讶外,还十分的激动。皇上立刻下旨招四皇儿进京,顺道指派了接替四皇儿的人选,并不是哪位皇儿,而是他的信得过的兄弟。在兄弟出发前,皇上屏退四周,和兄弟关上门详谈了数个时辰。皇后得知四皇子即将回京的消息,气得眼睛都红了,手握成拳狠狠的瞪向某个方向。王修晋可不知宫里的风云变幻,去年边关的收成不比整个梧县差,且米的味道比之梧县更好,算着两边的产量,王修晋想着要不要在离京城最近的城开一家分铺。李菻善最近也很忙,二叔的第一封战报传回,已到达离被占的城最近的优势之地,准备将城围了,再派人进城看看里面的情况。打接了信之后,李菻善便被祖父扔进军营,每天被操练到及晚,没有空闲时间出来寻人。巫人占城之事,本朝将士到了哪里,王修晋没有问过,除了准备分铺事宜,王修晋把京城的油坊加开了一个流水线,以备战争之后无归处的士兵有安身之所。如今朝廷有了律令,对待还乡士兵有诸多的照顾,但是身体上的残缺仍会受到不能一时转变观念的村民,亲人的轻视,这样的轻视会使能在战场上拼杀的汉子失去对生命的渴求。也许有人会说,是他们自己没了求生的本能,与别人如何对待无观,也会有人讲是愚昧,其实在王修晋看来,更多是因为没有心理的输导,他不是什么心理专家,为退下来的受伤将士提供一席之地,便是对他们的一种认同,让他们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些事。当然,有一点王修晋认同,那便是文化上的差异,这个文化不是指古人的识文断字,而是后世的全科教育。王修晋没有能力搞教育,就算有能力也不会去做,他自认不是教书育人的料,做不来他人之师,让他去搞教育,误人子弟都是轻的。入秋之时,四皇子回到了京城,与之一起到达京城的还有战报,被巫人所占之城收复,随之而来的还有战损,和当地百姓的缺损之物,粮,衣,还有盐。坐等发战争财的盐商暗戳戳的等着朝廷派人来商谈盐价,哪想等来等去,朝廷派出运送救援的车队出发,也没等到人来。便是这样也没让盐商们着急,互相通了气之后,得知谁也没有见到朝廷派来的人,便稳坐等人,顺道查查运货车队都送了些什么。随着运货车队护送物品被查明,盐商们各个坐不住了,运货的车队中有一整车的盐罐子,里面装满了盐。盐从哪里来的?盐商们不会想谁弄出来的,大梁的盐不说全都握在几家手中,也相差不远,唯一能够解释得通的就是,有人和朝廷的官员接触,然后将盐卖给朝廷,却没有告知大家,至于不告诉大家的原因也很简单,便是独吞。以往遇到战场之事的盐价,都是大家商定,然后每家都出一些,赚得都差不多,但现在却不同,被一家占了去,是谁背弃了他们的合作。盐商们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将背叛者找出来,把钱也吐出来,当然,他们是不会把等价的盐补上,甚至还会强制终止他卖盐的资格,这便是对他的惩罚。皇上对商盐们的反应只是冷笑,这些盐商太有恃无恐,当真以为朕不能奈何他们?皇上布下针对盐商的陷阱,被历代朝廷养得越来越大胆的盐商们忘记了,他们盐商的身份不是自己赋予的。王修晋在四皇子进京的第三天便见到了本尊,想起去岁四皇子还在纠结何时能够回京,今年人便回来了,也不知是升职了,还是没治理好边关被皇子拎回来了。后者的可能性不大,四皇子是认真的人,除非遇天灾人祸,不然不太可能会出现治理不好的事。四皇子比去年见到的时候显得精神了不少,人也胖了一些,身边带着长子。四皇子如今仍住在宫中,不过搬出以前住的院子,搬到了皇上赏的大院,为此惹红了皇后的眼。当然,四皇子对此并不在意,只是进出之时,都会带上儿子,这是他目前唯一的孩子,自当保护好,以免意外出现。小孩子的成长可以用一天一个样来形容,去年还常缩在父亲怀里的小孩,今年已经成了板着小脸非常有气势的坐在一旁听着大人讲话的……小孩。王修晋看着四皇子的儿子觉得有趣,四皇子看着长子很是心疼,明明是嫡子,却因受外家之事所累而成了庶子,对孩子而言何其不公。王修晋见到小孩子便想起家中的侄子,便把侄子不识数的糗事道来,听得四皇子大乐,随后开口提出一个让王修晋非常难解的请求,“我想把长子送到王村,由先生启蒙,不知可否。”当今圣上的孙子,送到王村去,由父亲启蒙,“皇上同意?”那是皇孙,不是普通人家的小孩,便是普通人家的小孩也不会送那么远,只为启蒙。“还未禀,想来父皇是同意的。”“可有想过孩子是否愿意离开?”不管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去一个陌生的环境,还没有亲人在身边,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好事。“千万不要说为了孩子好的话,你也从孩子走过,应该知孩子想要的是什么。”四皇子无奈的笑了,他小时候盼着的便是能获得父亲的关注,那时父亲还不是皇上,对待后宅的孩子并没有特别喜欢的偏爱,只是和嫡子见面的次数会多一些,而庶子,只能看母亲受不受宠,他母亲去得早,若不是当时的管家心善,对无母的他未有偏颇,他才有幸活到今。王修晋见四皇子不再提让父亲给孩子启蒙的事,便松了口气,照顾一位成年的皇子,和照顾未成年的皇孙差别不是一星半点,他能留四皇子在家中小住,却不希望皇孙在家中长住,其后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太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ox.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o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