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魔临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安排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八十八章 安排

  魔临

郑伯爷话音刚落,


孙良直接“噗通”一声,摔在了地上,劫后余生的感觉,让其精神一下子放松,近乎昏厥了过去。


而孙瑛,


则是牙齿死死地咬着嘴唇,已然渗透出鲜血,原本的他虽然残废,但目光里依旧带着精气,只是现在,他的眼眸中,已经满是浑浊。


郑伯爷没有再在孙府停留,命手下将孙府的下人们都放了后,又留了一支兵马在孙府外候着,自己则坐上貔貅,在一众亲卫严密的保护下,回太守府。


毕竟,太守府,才是颖都现在真正的中心,成亲王府则更像是一个象征性地标。


回去的路上,野人王没骑马,而是主动跟在剑圣身侧。


剑圣没发问,


但野人王却主动地开始讲解。


谁叫他的身份,本就是个原罪呢?


而且,野人王心里也清楚,哪怕自己今天立了一个大功,但在郑伯爷心里,自己还是比不上剑圣的。


再者,其他魔王,野人王算是看明白了,他们似乎对“善恶”这种事,并没有太大的执念,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他们的主上一样,以自己的喜好为中心。


甚至,野人王都觉得,他们好像连“燕人”这个原生身份,好像也不是很在乎的样子。


但剑圣不同,虽然如今的剑圣已经改变了很多,但野人王没有丝毫掉以轻心,因为换做以前的剑圣,是不会走过去,直接出手,一剑将那位面具人斩杀的。


就算明知道斩杀他很容易,也会告诉他,我要出手了,你接着。


“咱们伯爷这一招,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一,是保住了孙家,听孙有道那老头的意思,这是准备要复出了,否则靠他那个二儿子孙良,这交易,可搞不定。


如今颖都大乱,无论是颖都的权贵还是百姓亦或者是大燕朝廷,其实想的都是一样的事,那就是赶紧将颖都的局面,给稳定下来。


孙有道本就德高望重,资历最老,能力也是有目共睹,借着这个势头,就算是他自己坐着不动,颖都的百官也会来请愿求其出山主持大局,甚至是朝廷也会下恩旨,暗示他出面来安抚局面。


而孙有道这次出山后,其地位并不会因为致仕的这段时间而下降,反而会借着这股子东风,让其比以前更为深入地掌握住颖都这昔日成国的中心。


这也为其兑现向咱们伯爷许下的承诺给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二,孙瑛这次出卖盟友的事儿,将会使得其,不,是连带着整个孙家,都会被整个晋地的乱党所仇视,换句话来说,孙家的名声,已经臭了,完全被绑上了咱们伯爷的船,没了反复的可能。”


剑圣听了这些话,道:


“你先前说,大家伙要请愿让孙有道出山主持局面,现在又说孙家的名声臭了?不矛盾么。”


野人王摇摇头,道:


“不矛盾,一点也不矛盾,就如同您的剑,有两面,人,也是一样。


等这次事宣扬出去后,


颖都的权贵和百姓,会更为热切地希望孙有道出山。


权贵们担心这次叛乱出现后,大燕朝廷正好会借着这个契机更为深入地进入颖都这一潭水,削减他们的权力,打压他们的地位;


颖都百姓则担心叛乱再来几次,或者是引发了兵灾,会影响他们的生计,说不得又要颠沛流离。


而刚刚帮燕人完成这次扫灭乱党立下大功的孙家,在权贵和百姓眼里,就是真正的燕国朝廷的人,他出面来主持局面,应该能扛得住来自燕国朝廷的压力,大家可以大树底下好乘凉。


但怎么说呢,


刚说的,是一面,另一面就是,人一旦没了性命之虞,就开始去想一些有的没的,自己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如同水草一样没个腰肢儿,却总喜欢恬不知耻地看别人笑话。


还是这帮权贵,还是这帮官吏,他们在背地里,必然会批判孙家,批判孙有道,什么卖主求荣卖国求荣啦等等。


白天在街上或者在衙门里,见到孙家的人,会跪下来谄媚,晚上三五好友聚会时,三杯马尿下肚,就能将孙有道从头到尾批臭。


就是颖都的百姓,也会编排出许多关于孙有道的故事,关起门来时,还会先啐一口唾沫在地上,骂一句孙老狗,再咒一下这条晋奸或者叫成奸老狗到底什么时候死!


众望所归和声名狼藉,本就不矛盾。


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个世上能完全不顾一切地站出来的人少,您以为谁都能和您一样,主动站在成群马刀面前么?


再说了,就是您,不也是被人骂了么。”


剑圣沉吟许久,


最后道:


“麻烦。”


“但您似乎比我预料中要想得开。”


“因为我觉得,想太多,容易让人烦,就不去想了。”


“您这是境界,通透。”


太守府,到了。


进太守府,郑伯爷倒是没让剑圣先进去,毕竟若是此时太守府内也不安全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叛军已经完全攻克颖都城了,这显然不可能。


得知郑伯爷回来了,毛太守和成亲王司徒宇一起主动来迎。


郑伯爷得了好处,也遂了心愿,自是不会再去卖什么脸色,不说别的,光是毛太守先前对着自己的那一跪,自己眼下也得给他留着面子。


“见过成亲王,见过太守大人,王爷,大人,二位请放心,城内的叛党基本已经被镇压了,现在,只剩下最后的一点收尾。”


司徒宇开口道:“幸好有平野伯在,实乃我颖都之幸。”


毛太守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点头道:“确实,若不是平野伯正好在这里,这一番乱子,本官和王爷二人,肯定得忙得够呛。”


三人随即一起入了签押房,郑伯爷将事情,说给了二位听。


当然,肯定不是说的实话。


“如此说来,孙太傅,也算是公忠体国了。”毛太守感慨道。


其实,他一开始是不信的,他不信孙有道,会做出这种事儿,因为他觉得孙有道的觉悟,没那么低。


这里的觉悟,不是指的是对大燕的忠诚,而是另一种家国情节。


在毛明才看来,孙有道隔岸观火就是了,真没必要还得让自己的长子去弄个里应外合。


他图什么?


要知道当初陛下可是下旨,想让他去燕京做官的,但人家以年老体迈为由,拒绝了。


年老体迈,大家都清楚,只是一个官面上的说辞。


说白了,还是不想屈身侍燕呗。


但大家都能理解,不想干就不干了吧,陛下和朝廷也没去难为人。


但你前脚不想去燕京为官,后脚就联系平野伯来个里应外合,


您这是在做什么呢?


当然,这些话毛明才是不能说出口的,因为犯了忌讳。


你不能说人家忠于大燕是错的。


且根据先前郑伯爷的步步为营,提前预判和处置,实在是太天衣无缝了,所以毛明才也就相信了有人提前给郑伯爷通风报信,且准备里应外合。


感情上,有些无法理解,但理性上,已然接受了这个现实。


司徒宇再听完这些话后,眼神里闪现出一抹暗淡,但很快就掩藏掉了。


他这个位置,其实很尴尬。


作为司徒雷的儿子,他想不想恢复昔日父亲的荣光?恢复司徒家在晋东主宰的地位?


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但他一来清楚燕人势大,兵马强壮,而自己这边,明显实力不足,连原本那几支其父留下的能打的晋军,也早就被靖南侯强行整编调拨到了奉新城一线去了。


二来,他舍不得现在的生活。


司徒雷驾崩前的奋力一击,保住了颖都,一道内附大燕的遗诏,为司徒宇换来了一个大燕世袭罔替的亲王爵。


虽说不能称孤道寡,但足以保证自己以及自己子孙的世世代代富贵荣华。


但,司徒宇在从郑伯爷口中得知孙有道“做的事”后,心里,不禁暗恨起来。


因为他清楚,乱党如果作乱成功,他们必然会拥护自己为帝。


好在剑圣没进签押房,当郑伯爷在绝对安全的环境里时,他可以随意地去放风,否则,剑圣很快就能在这里找到野人王先前对自己所说的参照物了。


“所以,毛大人,王爷,我觉得眼下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有三。


一,毛大人以颖都太守令,再调一支兵马拱卫颖都。”


调来的兵马,自然是燕军,同时,还有一句话没说,既然调来燕军,那么城外的南北两大营的晋军,自然得往外调走一些。


颖都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重要了,还是得牢牢掌握在燕人自己手里为好。


毛明才点点头。


“二,请大人速开府库,同时请王爷开一些王府内库,此次是城内平叛,大军入了城,叛乱被镇压后,当立即犒赏军伍。


入城平叛的靖南军和西门大营的兵马,自是需要好好犒劳的,同时,南北大营,也需要去慰藉,毕竟他们现在才是人心惶惶的时候,且这次叛乱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平定,南北大营的安稳,也是一大因素。


另外,及时犒赏,也能稳住军卒,否则我担心会对城内百姓造成伤害。”


燕军军纪严明,这里的军纪,指的是行军打仗时的军纪,但平日里的那种军纪,就不敢恭维了,而且士卒一旦杀红了眼,热血一上头,叛军杀完了就开始烧杀抢掠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为什么长期攻城战之后的屠城例子这么多,也是因为士卒的精神已经压抑紧张到了极点,一旦入城,必然要将怒火发泄出来,主帅想阻止都阻止不了,否则下面士卒分分钟哗变给你看。


朝廷之所以要收回地方治理权,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在,军头子治理地方,对地方百姓,真的不是什么友好的事。


毛明才当即道:


“这是自然,本官即刻派人回去开府库犒劳军士,不过,一事不劳二主了,还请平野伯辛苦一趟,由你去分发犒赏吧。”


毛明才现在和郑凡的关系,很奇特;


白天他们势不两立,文武对立,现在则颇有一种被晋地的风吹醉的感觉。


当然,毛明才之所以这般说出来,并不是想要刻意地结交郑凡,至少,不完全是这个意思,而是在提前堵住司徒宇的嘴。


燕人入主成国后,自然而然地就将成亲王府和下面晋军兵马给隔绝开了,你成亲王可以在颖都王府内醉生梦死,随你,但绝对不能再碰军权。


犒赏军士这种收买人心之举,自是不可能给司徒宇去做的。


果然,


在毛明才说完这番话后,


司徒宇也道:


“本王稍后就命人将赏赐之物移交给平野伯,就有劳平野伯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ox.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o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