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魔临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风

  魔临

昨日,冉岷和几个手下去了京城最有名的全德楼烤鸭店吃了烤鸭。


那么贵的鸭子,一人一只,吃得满嘴流油。


然后,冉岷又请大家伙去了京城的红帐子潇洒了一番。


其实,一开始没打算去红帐子的;


因为既然来了京城,那就得去稍微可以撑点儿脸面的地方去耍一番才过瘾不是。


但问题是大家伙来到了那处阁楼前时,


冉岷倒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


他手下的这些人,就直接腿肚子开始抽筋,连姑娘都不去看就直接求着冉岷换地方。


实在是这地儿太过干整也太过华丽,哥几个都是泥腿子出身,进入后就算是搂着姑娘也放不开,要是因为心头上的那点儿紧张导致下面也紧张趴活儿了,那就好笑了。


所以,一行人兴致冲冲地来到聚春阁后,又更加兴致冲冲地转向去了城北喜子胡同。


红帐子其实是这类门生的一个称谓,很多地方,帐篷口支起一帘红帐,就标志着里面的姑娘是做皮肉生意的。


这就跟后世挂着理发店招牌里头却连一把剪刀都没有的发廊一样;


带着朴实、淳厚、亲切、平和的气息。


因为杀了一个野人头目,冉岷不仅仅得到了一大笔赏银,同时在被吸纳入靖南军后,还能够直接被认命为什长,手底下管着十几号人。


这次入京,也是因为仗告一段落后,前线到京城之间,需要不断地往返传递消息和运输文书这类的。


冉岷所部,则是奉命护送一名参与前线谈判的兵部员外郎回京复命。


预计要三日后开拔返回,所以也就有了这几天的自由活动时间。


燕京百姓好充面儿,也好咋咋呼呼,说白了,其实也就是骨子里带着那么一股子骄傲味儿,其实,这也是当下整个燕国百姓心理特征的一个缩影。


冉岷这些身着靖南军甲胄的士卒,在吃饭时,总是会被附近的食客提前给结了账,然后拱手一声:


“哥几个吃好喝好,德爷我没上得战场,但总得请这些厮杀汉子吃一顿,还望诸位给德爷我这个面子。”


甭管回去后是否会被自家婆娘训,但今儿个这谱儿,爷得先摆喽!


最好笑的是,


冉岷和手下们去红帐子时,原本要排队喝茶的,结果前面领着签子也在排队的老少爷们儿们一见他们身上的甲胄,当即嚷嚷着让他们先请。


就是红帐子里的老鸨子,也是打了个八折,同时,一位小兄弟速度过快,还不加钱地来了两次。


几日的逍遥,银钱花出去不少,但大家也没什么好心疼的,毕竟是拿命拼来的银子,自然得拼着命地去花。


冉岷手下这帮人,大部分都是出自于燕国其他郡地,也有两个是晋人编入的,真正土生土长的天成郡人只有冉岷一个。


这帮人现在对燕京当真是爱死了,都想着以后打仗升了官儿赚了银子,就来燕京置个小院子养老。


丘八的梦想,就是这般朴实无华。


当然了,也是因为这座城,以及此时燕国的风气,给予了这些当兵的足够的尊重。


乾国当初民间将士卒称为贼配军,故而在燕乾之战中,乾军往往一触即溃,现如今乾国那位官家开始打压士大夫提升武将地位,想要的,其实也是此时燕国如今这种“闻战则喜”的氛围。


冉岷还特意差人去南安县城,给那自己曾认过的捕头小弟送了点儿银子。


银子不多,因为冉岷清楚,捕头那个差事,难以大富大贵,但指缝间也是绝不缺油水儿的;


之所以送点儿银子过去,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哥哥已经从刑徒晋升到靖南军正军了,等再过个两三年,哥哥的位置再高一些,就能真的罩住你了。


南安县城距离京城本就不远,送银子的人也是尽力,快马去,再快马回,在明早就将动身回颖都的那一晚,冉岷又见到那个送银子的人,对方说南安县城的那个捕头人已经不在了,说是娶了县城里一个屠户的女儿,带着人家丫头回老家了。


冉岷闻言,也没说其他。


他明日就要离开燕京,暂时没功夫去找那位小兄弟,只能感慨一声,若是有缘,日后再见吧。


翌日一早,冉岷就领着自己的手下出了京城,来到城外校场上点到。


殊不知,在他们离开客栈时,对面茶楼二楼,姬成玦就坐在那里看着他们离开。


张公公坐在姬成玦面前帮忙倒茶,笑着道:


“主子,这汉子倒是个不错的人。”


姬成玦笑了笑,


这冉岷还记得给自己送点儿银子花花,确实很重义气。


张公公继续道:


“这才多久,一场战事下来,就从刑徒兵转正军什长了,假以时日,说不得又是一位平野伯。”


姬成玦摇摇头,道:


“这世间,只有一个郑凡。”


……


冉岷所部在校尉的集结下,整队归制。


他们这次总共来了三百骑,回去时,发现京城内又加派了三百骑出来,总共六百骑,护送的,是大燕兵部尚书毛明才和燕国使节队伍。


冉岷并不喜欢这些楚人,不过,倒是愿意看见楚人认输低头。


楚人来求和,请求缔结盟约的事儿,早就已经传开了,玉盘城外的帅帐里,其实也有楚国的使节正在没日没夜地做着各种交涉和争论,但说白了,真正能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燕京城里这边。


眼下,瞧着这阵势,应该是盟约谈下来了。


这一场大仗,算是将要彻底画上句号。


但不知怎么的,冉岷总觉得心里有些失落,玉盘城里的那数万楚军,就得让他们活着回去了?


虽说冉岷清楚,这不是自己所能计较的事儿,但他依旧觉得有些不甘心。


虽然已经从军,但他骨子里的那抹江湖习气,还是让他更喜欢快意恩仇那一套,信奉的是,你做初一,我必然要回到十五的准则。


队伍,开始行进了。


兵部尚书毛明才乃当朝大员,不过这个人性格却很随和,行进途中,每次晚上扎营时,都会在营寨里逛一逛,看一看,甚至还主动走过来,和冉岷这帮军士坐在一起,喝着菜汤聊着天。


主要是他问,冉岷他们回答,着重点,还是在望江之战上。


楚国的使者景阳则显得低调很多,行军时在楚国使者队伍里,晚上也基本在帐篷内不出来。


反倒是楚国使团里的其他人,偶尔会和燕人爆发一些冲突,双方还打了几场,当然,没动刀兵,只要不死人,上头人也不是很在意。


就这样一路行军,来到颖都城外时,成亲王司徒宇率领王府一众属官亲迎而出。


主要是来迎接毛明才的,毕竟是燕人真正的高官。


驿站内,司徒宇先对毛明才躬身行礼。


既然人家这么给面子,


毛明才也没吝啬,规规矩矩地带着身后一众随员向成亲王下跪行礼。


大家也算是“宾主尽欢”。


司徒宇邀请毛明才进颖都看看,自己已经设宴款待,虽然,他根本就没准备。


毛明才也理所应当地拒绝,说自己皇命在身,等完成皇命后,再来叨扰。


然后,司徒宇就带着人离开了。


毛明才等一行人则落宿这驿站中,明日再启程过望江到达靖南王帅帐。


而报信的使者自是早早地就派出去了,前线那边,应该也已经收到了消息。


晚间时,毛明才又喊来了冉岷,和他聊天。


冉岷能被六皇子赏识,自是有其原因的,有些人,哪怕身处卑微,但自然而然地能够感觉出不同,得人注意。


上一个此道集大成者,自然是平野伯。


冉岷的运道,其实也不差,因为毛明才喜欢他的谈吐和豪迈不拘束,二人大有放下身份芥蒂“称兄道弟”的意思。


这就是运势,挡不住的运势。


“这么说,原本你应该去盛乐的?”


“是的,大人,最早开始被安排发配盛乐戍守,但因为前面战事起来,靖南王爷出征,我们这批人就被划拉到前线去了。”


“也是运势好啊,正好赶上了这一仗,从刑徒到正军,可谓不易。”


“大人说的是。”


“不过,换言之想想,没去成盛乐城,没能跟随那位平野伯,可能也算是失了一次机会。”


“平野伯,小人是极为佩服的。”


数年前才是黔首,属征发民夫之列,随即一步一步快速往上爬,不断得到大佬赏识的同时,还一次次地积累了让人无法质疑的军功,封总兵册伯爵。


现在,大燕军中到处都在流行着郑伯爷的传说;


毕竟,不管什么时代,这种草根崛起的事迹都是最有热度和认同感的,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草根。


“唉,平野伯这个人,我也一直很想结交,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他所著的那本《郑子兵法》,我看了不下三遍。


对于外人而言,这是一本兵家大作无疑;


其实,一开始,我倒是觉得这里面的一些东西,写得过于笼统了一些,像是一个框架子,看似繁复,实则内虚;


但看着郑伯爷一路带兵打出的战果,才明白,人家可能只是随手写写,专门给外行人看看的。”


“这本书,这次在京城书轩里,我也买了,最近正在看。”


“好,多看看,多学学,见贤思齐,我倒是期待,以后我大燕再出一名名将!”


“多谢大人厚赞!”


“你这人,也绝非池中之物啊,我这也算是提前给你交个底,只可惜,我如今虽说是兵部尚书,兵部事宜都归我管辖,但靖南军这边,我的手,是根本伸不进来的。”


说完,毛明才端起茶水,一边喝着一边看着冉岷。


此间招揽之意,极为明显了。


冉岷自然清楚这是到了自己做选择的时候了,


说白了,


他其实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什长,但人家可是兵部尚书,


人家愿意和自己说话,其实就已经算是给了自己天大的脸面了。


稍作犹豫后,


冉岷起身,对着毛明才跪了下来:


“靖南军是大燕的靖南军,是朝廷的靖南军,是陛下的靖南军,大人,您是兵部尚书,小人自当听您的吩咐!”


毛明才很是满意地点点头,伸手虚扶了一下,道:


“起来吧。”


“谢大人。”


冉岷站了起来。


“等这次宣旨之后,你就随我回京吧。”


“一切任凭大人吩咐!”


“嗯,好。”


这时,帐篷外的亲兵禀报道:


“大人,楚国使者求见。”


“让他进来。”


说完,毛明才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


冉岷打算离开,却被毛明才笑着阻止,道:


“一起见见。”


景阳走了进来,倒是没穿官服,而是穿着一件颇具楚地特色的长袍。


“毛兄。”


“景兄。”


二人没称呼官职,而是以兄弟相称。


“景兄深夜来此,有何见教?”


“见教不敢当,只是觉得明日你我一同宣旨之后,就将分离,心里有些不舍,故而冒昧深夜前来一叙。”


毛明才点点头,道:


“正好,成亲王白日里送予我了一些好茶,我这就差人沏茶。”


“极好,极好。”


冉岷不需过多吩咐,主动拿着茶叶出去烧水。


走出帐篷后,


他深吸一口气,


抬头看着天上的星辰。


一直到现在,他的脑子,其实还是有些发热,但他清楚,自己的路,走宽了。


毛明才每次在营寨里走动和大家说话时,他都会刻意且含蓄地表现自己,功夫负有心人不,自己终于引起了这位大员的注意。


靖南军的甲胄,


他是真的喜欢,


但兵部尚书的赏识,


他更是无法放弃。


自那一日堂上杀人起,他就在心里立誓,既然江湖给不了自己真正的自在,那他就要在沙场上将自己想要的,全部都抢回来。


其实,景阳和毛明才真的只是随意地聊天而已,没聊什么正事儿,无非是燕地风情和楚地风物。


也没聊得很晚,大概也就半个时辰,景阳就起身告辞回自己的帐篷了。


冉岷主动收拢起了茶具,


毛明才则坐下来,


伸了个懒腰,


开口道:


“乾人好文雅,晋人好阳风,楚人好礼数,唯独我燕人,不通风趣;


呵呵,此言还真不假。


那楚国正使今夜找我,其实也并非是想要聊什么,只是想全一下他楚人的礼节,倒是我这个燕人,和他聊话时真的是过于煎熬。”


没话找话,硬聊,确实难受。


且二人还不能聊正事儿,连碰都不能碰,否则宣扬出去,一不小心就是个通敌卖国的罪名。


冉岷笑道:


“其实,好日子是人都会过,咱们燕人,是以前日子过得太苦了。”


毛明才听到这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


“这话说得有见地,我燕人为何不能在江南吟诗作赋,我燕人为何不能在楚地大泽纵情放歌?


以后,都是可以的。”


冉岷回应道:


“得快。”


“得快?”


“因为咱们现在只有阳风在手。”


“你……哈哈哈………”


毛明才大笑起来。


随即摆摆手,止住笑,道:


“罢了罢了,既然如此,本官也不敢留你在帐里久留了。”


“大人您休息,小人先行告退。”


……


翌日清晨,队伍就从驿站开拔。


等到中午时,队伍来到了望江边。


上渡船时,冉岷就看见江对岸有人在策马驰骋,只是那马,看样子有些过于魁梧了一些。


等到渡船行至江中时,对岸骑马那人也在那里勒住缰绳,似乎是发现了队伍后,特意在等待。


而冉岷也瞧清楚了,那位胯下所骑的,压根不是马匹,而是貔兽。


“对岸是哪位大人,居然骑着貔兽?”


冉岷自言自语道。


这时,毛明才也走了过来,笑道:


“不是貔兽,是貔貅。”


“貔貅?”


燕国的旗帜,是黑龙旗;


但貔貅,才算是燕国真正的图腾,因为龙,没人见过,而貔貅,却一直存在。


貔兽的话,上了官位的文武,其实都能有机会得到赐予,而貔貅就不一样了,非真正的顶尖权贵不可得。


“对岸那人,应该就是当初差点成了你上峰的那位了。”


“郑伯爷?”


“应该是了,靖南王曾特意上书朝廷,要一只貔貅,据说,就是为了赠予他。


那是在开战前了,随后,果不其然,正如宝剑赠名士一般,郑伯爷确实打了一场极漂亮的仗。”


冉岷闻言,心向往之,


五分羡慕,五分故意地感慨道:


“我也想要。”


毛明才闻言,道:


“以后好好做事,有机会的。”


船队靠岸了,大家开始下船。


郑凡则继续坐在貔貅身上,这两日,他一直是在和这只貔貅联络感情。


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这只貔貅明显和上次第一次见面时不同,现在的他,对自己格外亲切。


郑将军一度以为,这畜生是不是智商高到也学会嫌贫爱富的地步?


以前,自己只是盛乐将军时,它对自己爱理不理,现在自己是伯爵了,就对自己亲近了?


其实,郑伯爷想错了。


因为那一晚,被诸多魔王的“本相”给吓了一通之后,在这只貔貅的认知中,它已经成了魔王们手底下的“奴隶”。


兽类,其实是有着这种臣服和被臣服的本能的,当然,人也有,但人善于遮掩。


所以,在这只貔貅看来,


郑凡和自己一样,


都是那群魔王手底下的奴隶,


同是天涯沦落人和兽,


自然应该在一起抱团取暖,以慰藉心灵。


郑伯爷一边摸着貔貅的鬃毛一边等着穿上的人下来,看着对方那两种截然不同的官服制式,在看着对方打出的旗帜,应该是来宣旨盟约的队伍无疑了。


靖南王将自己喊来几天了,郑伯爷其实一直在等着那所谓的风景,但啥也没看到。


他也不敢去找田无镜刨根问底,因为大人物嘛,总有喜欢打哑谜的情趣。


一如菩提祖师给悟空脑后敲三下一样,


你直接去问了答案,人家反而不爽。


再者,田无镜一直拿自己当他的“学生”,梁程不在身边,郑伯爷连一个帮忙解题的人都没有。


这时,


船上下来一名极为气度的中年男子,扫了一眼对方的官服后,郑伯爷马上意识到这宣旨队伍里有大鱼。


当下,郑凡也不敢拿大,马上翻身下来,主动迎了上去。


毛明才看着郑凡,先对郑凡拱手一礼,道:


“尊下可是郑凡郑伯爷?”


“正是郑某,还请问………”


“本官毛明才。”


“哦。”


“…………”毛明才。


场面,一下子尴尬了。


随后,郑凡才开口道:


“久仰,久仰。”


毛明才一时间也只能拱手道:


“久仰久仰。”


讲道理,郑凡是真的不知道眼前这个叫毛明才才是自己名义上的真正领导,毕竟人家是兵部尚书。


但这种“关系网”,平时都是瞎子在做工作和资料收集,郑凡有需要时就直接问瞎子。


且郑将军自从出道后,一直是跟着靖南王混的,基本不用鸟什么来自兵部的条例,有时候就算是接触到了,也只是正常走个流程。


最重要的是,毛明才本就是新上任的兵部尚书。


楚国使者景阳此时走了出来,看了一眼郑凡,又看了一眼郑凡身后的那头貔貅,开口道:


“楚国使臣景阳,见过燕国平野伯。”


“见过楚使。”


毛明才是有些抑郁的,抑郁的关键是,郑凡似乎不是真的要给自己下马威什么的,而是人家可能真的就不知道自己。


且自己身边的人,忌惮于郑凡的身份,就算是看出来了,也不敢出言提醒。


总不能像戏文里那般趾高气昂地指着郑凡喊一声:


“呔,小子,你知道你面前站着的是谁么!”


其实,按理说,总兵官见到兵部尚书,那真的相当于是见到直系领导了,但郑凡身上有燕皇亲封的平野伯爵位,大燕重军功的同时,对爵位也是极为吝啬。


所以,凭借着平野伯的身份,也当得起和毛明才平起平坐。


不得已之下,毛明才只能再次开口道:


“平野伯,本官是当朝兵部尚书。”


“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ox.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o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