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装绅弄鬼 > 第二十七章龙珠归来(下10)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七章龙珠归来(下10)

  装绅弄鬼

我环顾山洞四周……弹痕处继续增殖再生。简直就像时光倒转,破坏殆尽部分开始复原。与其说那是纳米机器人增殖而生,不如猜测息壤是一种延续生命,增殖同伴。作为生物的单纯存在方式,这样子增殖过程,首先要从切出自己的一部分移植到认为有宿主的可能性的人体内里开始。


这东西和血桃合而为一,会吸收血液中的物质能量沿着血管扩张,通过将自身与血液置换来浸透到容器的肉体内,将所触碰到一切吞噬吸收增殖。这就是在洪水传说中被传唱,杀菌消毒最终武器息壤,一点都没错。


它们是硅基生命体。


它们会变成泥土,变成柏油,变成水泥来增殖自己规模。


它们会像雪球一样不断增殖……最后变成……《终结者2018》。


难怪自己找不到岳家先人当年绝地逢生的痕迹,原来是长平了。


我被自己的想象力吓了一跳的时候,善星没心思研究什么息壤的神话传说,更不想知道当年夏禹治水,在消灭古神时候是不是也是推广农田水利的大工程,他只是关注一点:”这东西会吃人吗?”


最博学的摇摇头:“怎么可能……没听说过,否则抗洪抢险不是变成了毁灭世界?”


善星这才松了口气:”那祂怎么又不动了?那两个集聚点是干什么的?”


游慕容没好气地说:”那是机关,你看不出来?这面墙就是隔绝龙脉的……类似于铅板柜子,那两个集聚点就是可以放进簪珥的机关……没看过《射雕英雄传》啊。


你要把簪珥放进去,机关才能打开。”


“簪珥在那里?”善星兴奋得两眼发亮,不自觉地搓着手。”在桃里。”我有些幸灾乐祸地说,”之前一块儿被搜身,被斗木獬拿走了。”善星愣了。


”没有别的簪珥?”没人回答自己。


善星虽然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机关,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自己不敢靠近那两只桃,谁知道这桃还吃不吃人?善星举起猎刀,一刀就向玉石墙劈了过去。


那墙壁看起来并不坚硬,一刀砍上去,立刻有三分之一刀身砍进了墙里,容易得出乎善星意料。


但当自己把刀拔了出来的时候,就发现不对了……被刀砍过的地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修复,只不过几秒钟,刀砍的痕迹就消失了。


这墙壁不知道有多厚,如果用这种刀砍的方法,按这种恢复速度,自己砍上一天,也未见得能砍出个洞来。


善星转头看向一只金桃……或者说妖异的血桃,迟疑了一会,还是谨慎地走了过去。


人为财死,玉石墙壁后面的东西太吸引人了,贪欲战胜了恐惧。


金桃很安静,似乎吞了一个人之后已经吃饱了,并没有什么反应。


我看了游慕容一眼,意思是:那一只金桃会不会突然发难,吞了善星?游慕容面色凝重,慢慢摇了摇头。


这金桃并不是食人凶器,祂只是祭台,只是需要有鲜血从桃中流入墙壁。


现在先天八卦图已经完整地出现,那就不需要第二次血祭了。


从本质上来说,这与祭祖先神之类的并没什么两样,只不过祭祖先神可能需要青牛白马三牲三牢,祭这面墙壁却需要人命。


果然善星用猎刀拨弄了妖异血桃几下,都没有任何反应,甚至桃身上的紫黑色也在渐渐褪去,恢复了原本的青铜色。


善星大约哪悟透了这个原因,大起胆子爬到桃口上去张望。


看了一会,自己爬下来,拿出登山绳吭哧吭哧地不知道在改什么。


我看着游慕容。


用膝盖想,也知道善星拿到了簪饵之后不会放过大家的。


自己现在没杀大家,只是因为龙脉还没到手,可能还有用得着大家的地方。


游慕容没说话。


我发现她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把身上的折刀摸了出来,正用力地割着登山绳。


我刚高兴了一下,又担忧起来。


那登山绳的坚韧程度不是普通绳子能比的,而且游慕容被倒捆着手,也不好用力,能不能在善星打开玉壁之前割断绳子还很难说。


善星那边也费了不少力气,等自己弄好的时候我发现那是个飞爪,前头有三个小钢爪,通过提拉绳子可以让钢爪合拢,看来善星是想把龙神的眼睛从妖异血桃里钓出来。


善星爬上妖异血桃。


簪饵不出所料还挂在斗木獬脖子上,所以自己比较容易就钩起了绳子,然后拉断绳子,把簪饵吊了上来。


然而另一端绳结,被斗木獬的尸体挡住了,于是自己提起猎刀又捅又戳,想把尸体分开,以便捞起簪饵。


一时间整个山洞里只听见刀刀捅进血肉砍进骨头的声音。


我痛恨自己的超感官能力,只因为自己的听力太好,连刀在血肉里转动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心里一阵阵地作呕。我只能分散注意力……为什么是桃子?


神话中也存在著丰富的桃文化意蕴,尤其是有关桃生化人和桃木驱鬼的神话,譬如夸父逐日的神话,夸父经肉体的道渴而死,借著手中之杖,使他的生命化为桃林。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如同鲧因为窃取息壤而被殛于羽山,死后通过三岁不腐的过程孕育另一个再生的生命大禹,加上西王母之园中仙果——蟠桃相传食之可以止饥,长生不死!蟠桃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最有名的桃类食品。相传三月三日为西王母诞辰,当天西王母大开盛会,以蟠桃为主食,宴请众仙,众仙赶来为她祝寿。称为蟠桃会。蟠桃会是盛大而庄严的,低层次神仙们在蟠桃会上要注意行为举止,否则很容易被严厉惩罚。例如,根据《西游记》,卷帘大将沙和尚仅仅因为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破一个酒杯,就被罚落入凡间;而天蓬元帅猪八戒则因为酒后骚扰蟾宫的嫦娥,被罚转世到凡间,并且因失误转为猪身。


反倒是猴哥做了蟠桃园这一实缺,终于有机会进行腐败了。从此,猴哥监守自盗,天天偷桃子吃,直偷到七仙女来摘桃子时候,看到后园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按理说,尽管猴哥是蟠桃园园长,但是在蟠桃园里工作除了他外,还有土地,一班锄树力士、运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扫力士。有内贼,他手下早就知道了。但是却没人举报,因为谁都知道,这个内贼极可能是园长猴哥。这班人只对园长负责,是不直接和上面领导打交道。不怕现官,只怕现管,如果猴哥给他们穿小鞋,他们会吃不了兜着走。可见第一把手权力偏大,又缺乏监督,这问题由来已久。说不定土地、力士们也顺手偷些桃子,反正查起来,都是记在猴哥头上。可惜猴哥舒服日子没有过多久,由王母娘娘,和各派势力联络感情私家宴会蟠桃胜会就要开了,派七仙女到蟠桃园来摘桃子。猴哥向七仙女打听王母请了些什么宾客,七仙女说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偏偏就没有蟠桃园长孙悟空,才一怒之下开始了大闹天宫之路。


不过猴子偷桃乃是天经地义,且看《封神演义》一例:话说袁洪上了山河社稷图,如四象变化,有无穷之妙;思山即山,思水即水,想前即前,想后即后。袁洪不觉现了原形身,忽然一阵香风扑鼻,异样甜美;这猴儿抓上树去,一望,见一颗桃树,绿叶森森,下坠一枝红滴滴仙桃,颜色鲜润,娇嫩可爱。白猿不觉欣羡,遂攀枝穿叶,摘取仙桃下来,闲一闻扑鼻馨香,心中大喜,一口吞而食之方才倚松靠石而坐。未及片时,忽然见曾诛六怪、劈桃山,号为灌口二郎的杨戬仗剑而来,白猿正欲待起身,竟不能起;不知食了此桃,将腰坠下,早被杨戬一把抓住头皮,用缚妖的索捆住,收了山河社稷图,望正南谢了女娲娘娘,将白猿擒着,迳回周营而来。


这些仙桃如果被凡人食用,更是一步登天。作为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无数佳话。直到明清以降,王母娘娘在民间善男信女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影响遍及整个中国。清朝北京竹枝词《都门杂咏》中有一首《蟠桃宫》曰:“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飏。”北京的蟠桃宫本叫太平宫,在东便门内,宫内主祀王母娘娘,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著名的蟠桃会,届时百戏竞演,热闹非凡。泰山王母池道观也是如此,清道光二十四年由240多名香客签名刻勒的《合山会碑》现存王母池院内载:“泰邑城东石碑庄有祭泰山之会,由来已久,饮和食德,咸获神庥,靡有缺遗矣。……会中人恐世远年湮之后,善事或有不继者,故于道光十五年挂匾王母之上,……今又立石以志,以永建此会云。”近年港台同胞也不断向泰山王母池捐款维修、粉饰金身或刻碑送匾。王母娘娘之所以如此受到民间的信仰崇拜,是因为她操有不死之药,能使人长生不老。王母娘娘西王母能使人长生不死之说甚早,据《穆天子传》记载,西王母曾为周天子谣曰“将子无死”;《淮南子》讲:“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汉晋时期成书的《汉武帝故事》和《汉武帝内传》中,指名道姓这个不死之药为“仙桃”蟠桃。此桃“大如鸭卵,形圆色青”,“桃味甘美,口有盈味”,“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此仙桃因与西王母有关,故有称之为“王母桃”者,如《洛阳伽蓝记》卷一载:“华林园中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即熟。亦出昆仑山。一曰王母桃。”宴会进行当中,王母又让侍女更换桌上的果品。不一会儿,侍女端来一个玉盘,盘中盛着七只仙桃,像鸭蛋那么大,圆圆的是淡青色。侍女把仙桃呈送给王母,王母拿了四只送给武帝,留下三颗自己吃。武帝吃了桃子,觉得味道特别甘美,吃完后嘴里长时间充满了香味。武帝把仙桃的桃核都留了起来,王母看见以后问他留桃核作什么,武帝说打算以后种它。王母说:“这仙桃三千年才结一次果,人间的土地太贫瘠,种下也不会生长。”汉武帝抑郁不平,上元夫人这时对武帝说:“现在王母把她书箱中最珍贵最秘密的经典传授给你了,这经典是天界紫台最重要的著作,还赏给你讲解人体中八个气血会合穴位的经书。这《五岳真形图》是昊天上帝亲自审阅过的,可以说是最珍贵的了。你如果不是命中注定得到天神的指点,是绝不可能见到它的。不过你得到这《五岳真形图》,也仅仅只能看到一点修道的妙理而已,因为还有十二件东西你没有得到,你就不会真正成仙得道。这十二件东西是:‘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太阴六丁通真逐灵玉女之箓’、‘太阳六戊招神天光策精之书’、‘左乙混沌东蒙之文’、‘右庚素牧摄杀之律’、‘壬癸六遁隐地八术’、‘丙丁火九赤班符’、‘六辛入金致黄水月华之法’、‘六己石精金光藏景化形之方’、‘子午卯酉八禀十诀……何必念念不忘蟠桃?“显然,汉武帝没有放下对蟠桃的追求,否则我们现在也不会在这里了。


桃之大者木桃。诗云.“投我以木桃”是也。这是不是王母桃?谁也不知道,但关于仙桃的踪迹却从此在人间若隐若现。汉明帝时的阴贵人,做梦梦见吃瓜,特别好吃。汉明帝就派人到各国去寻求。当时有个敦煌国献来了奇异的瓜种,那瓜叫“穹窿”,长三尺而形弯曲。它的味道闻起来像粥。老人们说,从前有一个道士从蓬莱山上得到这种瓜,说是“空洞灵瓜”,要经过四个周期才结一次果,当年东王公和西王母在大地上洒下了瓜种,久远的世代之后,瓜种稍微留下一些。常山献来了一个大桃核。又说,这种桃子在霜下才开花,到了隆冬才能成熟。也说,这种桃是仙人吃的,常把它种植在霜林园。霜林园里种植的全是寒果,积冰的季节,各种水果正旺盛。后来又说:“王母的桃,王公的瓜,谁能吃到,可以活五万岁。”哪里能吃得到!后来阴贵人死了,宫中侍奉她的人见她镜奁中有瓜籽和桃核。看了之后潸然泪下,疑惑地说她不该有这种命运呵。我们不知道活五万年是真还是假,就算是真,也没什么希奇。王母娘娘蟠桃园里,就有几千棵桃树,吃了就长生不老仙桃都多是。说果子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显然是炒作。你想想,如果这样,我有一个人参果,闻它两百下,就可以活七万二千岁,这果子还可以一千次一万次地闻下去,那么谁舍得吃掉它。当然,也许有人说,这东西放久了会变质,但是闻几百次就变质吧,闻两百次才花三五分钟。如果这样就变质了,当初送到王母蟠桃宴上人参果,岂不是变了质?不过瓜果桃李好找,全世界只有西牛贺洲五观庄才有一棵人参果,仅此一家,别无分店,镇元大仙就算把牛皮吹得再大,也不会破。因为无论是神仙还是妖精,如果不是死于非命,都是可以活几千岁几万岁。闻过人参果的人,只要三百六十年内没死去,就不能说他没效力。能吃上人参果本身就是超长寿神仙,能活上几万岁当然不在话下,但到底是不是它效力就很难说了。


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刘晨和阮肇,进入天台山去采药,因为路远不能回家,已经饿了十三天了。远远地望见山上有桃树,树上的桃子熟了,就跻身险境抓着葛藤到了桃树底下。他们吃了几个桃子,觉得不饿了,身体充实了,想要下山。用杯取水时,看见有芜菁叶流下来,很鲜艳。又有一个杯子流下来,里面还有胡麻饭。于是两人互相安慰说:“这里离人家近了。”就越过山,出现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女子,姿色很美。她们看见二人拿着杯子,就笑着说:“刘、阮二位郎君拿回刚才的杯子来了。”刘晨、阮肇都很惊讶。两个女郎就高高兴兴地如旧相识一般,跟他们说:“怎么来晚了呢?”便邀请刘晨、阮肇跟她们回家。南边东边两壁各有大红色的罗织床帐,帐角上悬着金铃。上面有用金银雕嵌的综横交错的花纹图案交错。两个女郎各有几个侍奉的婢女使唤。吃的东西有胡麻饭、羊脯、牛肉,味道很美。吃完饭又喝酒。忽然有一群女子拿着桃子,笑着说:“祝贺你们女婿到来!”酒喝到尽兴时就奏乐。晚上,刘晨与阮肇各到一个女郎的床帐里去睡觉,女郎娇婉的情态特别美妙。住了十天,两人请求回家,二女又苦苦留住了半年。从气候、草木情形看,当是春天的时节,百鸟啼鸣,使他们更怀乡思,思归更苦。女郎就送他们,指点回去的道路让他们看清。他们回乡以后,看到乡邑已经零落,才知道已经过了十代了。


东汉张道陵张天师永寿二年九月九日至云合山,见绝岩下桃熟,命王、赵二弟子投身取之,遂亦下传其真道。后以余余丹及印、剑、都功符录。授子衡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万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是与王长、赵升天云台山白日飞升。三国时代蜀汉的刘关张,必须在桃园三结义。甚至魏晋以后,寿星的手杖也产生了变化,斑鸠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手杖,就是据说桃木能祛


(本章未完,请翻页)


病强身,延年益寿,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寿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西汉文帝时,郴人苏耽以孝敬母亲闻名。有一次苏母久病不愈,苏耽忧心如焚,暗中祈祷仙佛愿意自己代母受病,只望母亲早日康复,苏耽的孝心感动了神灵,梦见仙人授意说:”牛脾山顶古树鲜桃,吸日月之精华,已成仙果.摘食之,可愈治母病。”又告诫道.”只是仙物不可妄求。一而三、再而四,七颗足矣,切忌多贪”。第二天,苏耽果然在牛脾山顶找到了仙桃,只是因一时高兴,忘记了神人的告诫,尽兴采摘了满满一筐。苏耽背着满筐仙桃飞奔下山。跑到山腰,脚绊石头摔了一跤,满筐仙桃遍地乱滚。苏耽急忙爬起捡拾,左寻右找也就拾到七颗。苏母吃了苏耽带回的七颗仙桃,病体顿时痊愈。后来,那些散落山腰的仙桃全部化作了石头。郴州志载:”仙岭有桃石,剖之纹核如生,世传仙桃。马岭山亦多虺蛇杀人,服之可解。”如今,仍常有人在苏仙岭山腰拾到桃石,研粉冲服,百病可愈。有一个极虔诚地到彬州苏耽仙坛去求药的人,桃子落到坛上。有时候一次就落下来五六颗。桃子形似石块,赤黄色。把这桃子砸破,见里面似乎有三重核。把它研细饮下,能治百病。治邪气尤其有效。


水部员外郎杜涉,曾经看到一个江淮一带的买卖人,用桃核的半张壳量米,正好能装一升,说是从九嶷山的山溪中拾到的。山溪源在吴中。山中没有其它树木,全生长着桃树李树,桃树结的果子直径三尺二寸长。用它的核熬汤喝,可以延年益寿。吃它核中的仁,可以治咳嗽。小桃温润,咳嗽时吃了它就能止住。一般人称这里是“桃李原”。原上有个石洞,洞中有乳水。世间传说,秦时战乱,到这里来避难的吴国人,凡是吃过这里的桃李的,都成仙而去。杨子留后吴尧卿家,有一个雇用很久的老长工。有一天,老长工拿来一个可容纳好几升米的大桃核献给尧卿。尧卿知道这不是个寻常之物,就将桃核稍稍磨了磨,掏里边的桃仁吃。吃完之后,他觉得浑身轻捷有力。尧卿做官贪婪残暴。毕师铎发起的那场灾难,把他投到宅后的一口井里整死了。后来有人得到了尧卿的故居,才知道他的尸体在井中。把尸体捞上来一看,全身都腐坏了,而脏腑里有成型的金器。


无独有偶,唐朝御史中丞史论在齐州的时候,出外打猎走到一个县的边界。他在一座寺庙里歇息,闻到一股非常香的桃子味,便问这里的僧人。僧人来不及隐瞒。就说附近有个人施舍给他两枚桃子,于是便从经案下面拿出来献给了史论。桃子大如饭碗。史论当时饿了,把桃子全吃了。桃核像鸡蛋那样大。吃完之后,史论详细盘问桃子的来历,僧人笑着说:“刚才我说的,其实是假话。这桃子离此地十多里远,道路又很危险。贫僧偶然间走到那里看见了,觉得奇异,于是摘了几个。”史论说:“我愿扔下马与随从人员,跟和尚一起去。”僧人不得已,只好带他去。他们穿过灌木丛,走了五里左右,到了一条河边,僧人说:“史中丞恐怕不能渡过这条河。”史论坚决要过,便依照僧人的样子脱掉衣服,用手举着衣服游了过去。上岸后,又经西北方向,涉过两条河,爬山越涧,走了好几里,来到一个地方,只见到处是奇泉怪石,与人间大不一样。这里有几百棵桃树,枝条垂到地上,树高只有二三尺,散发着冲鼻的香味。史论与僧人各吃了一串,肚子便饱了。史论脱下衣服,想尽量多包几个,僧人说:“这个地方是仙境,不可多拿。贫僧常听方丈说,过去有人也曾到过这里,带了五六枚桃子,结果迷路出不去了。”史论也怀疑僧人不是寻常人,只拿了两颗就往回走。僧人极力劝诫史论,回去之后不要跟任何人说起此事。史论回到齐州后,派人去叫僧人来,僧人已经郁郁而终。据后人说此桃未熟之先,坚硬如木。已经八九分熟,即宜速摘,不然至夜就自己堕落。成熟之桃,大似钵盂,皮薄如纸,食时必先将桃放于盘内,用筷子在桃的上面戳一小孔,以口就孔吸之,液汁甘芳,直透胸臆,吸尽时只馀指顶大桃核一枚,棉纸厚一张桃皮而已,真仙果也!园中皆供桃仙,香火供奉,不敢有忤,谓忤神则一夜桃落地上,嘴皆上仰。此则当地迷神之谈,不足为据也。


这样的桃核所在多有。五代时,蜀王建王朝有位词人叫文谷,是个古玩收藏观赏家。一次,文谷到中书舍人刘光禄家作客,刘光禄欣喜地告诉他:”今天刚刚跟两位客人约好了,来看我的桃核杯。”文谷正想问刘光禄什么缘由,二位客人来了。其中一位是城山道士刘云,另一位是升宫客沈默。刘光禄对两位客人介绍说:”这位文谷员外也是一位奇士。”说着,让家人取出桃核杯给他们观赏。这只杯子阔有一尺多,上面纹彩灿烂光亮,是真蟠桃的果实。刘光禄说:”我少年时,一次游华山,遇到一位道士,用这枚蟠桃核汲取山泉水洗脸,我看到后非常惊异,恐慌。”道士笑着说:'你想要它吗?'之后,将半片蟠桃核送给了我。我珍藏它有年头啦!”看过蟠桃核杯后,道士刘云从杯中拿出一颗白石,圆如鸡蛋。石上有纹彩,隐约如画。细看,是二位童子手持符节为一位仙人引路。他们的眉眼毛发、帽子、鞋、衣裳、斗披,都清清楚楚的。刘道士说,这颗白石是在麻姑洞石穴中得到的。另一位客人沈默也取出一颗石头,宽一寸多,长约二寸五分。石上隐约可见一条盘龙,鳞、角、爪、鬣,无不具备。沈默说他这颗石头是在巫峡山中得到的。文谷一天之内能够观赏这么多的稀奇珍物,感到非常荣幸。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当初任泉州刺史。在州城以北几十里处,有一个地方叫桃林。唐代僖宗光启年间,一天晚上,村中地震发出声响,如几百面鼓在敲。待到天亮一看,那长得正茂盛的庄稼已不见一株。试着挖地寻找,原来那禾苗都倒悬在土下。那年,审知攻克晋安,完全占领了闽、浙一带,传国六十年。到延羲登基时,桃林地里又响鼓声。这时庄稼已经收了,只剩下禾梗还在田间。等到天明去看,也没有剩一棵。掘地一找,竟然也是倒悬土下。那年,延羲被身边的人杀害,王氏王朝也就灭亡了。


南宋有张圣者,永福永泰人,以采薪鬻锄柄为业,一日入山遇仙,食以桃,因忽忽若狂,谈未来事无不验。素不谙书,忽奋笔作字,得羲、献体,因度为僧。作字多以左手,或足指扶笔……”据说张饲牛到方壶岩对面山顶,见二仙人在盘石上下棋。张侍立一旁久观不去,仙人随手拿下一颗桃子让张吃,张吃一半苦涩难咽,就偷偷的扔了,不料这半颗桃成了一个桃岩石,仙人挥手让其离去。张从此悟道成了“半仙”。据说这对弈的仙人为元始天尊与太上老君,见宋,洪迈《夷坚志》。今方壶山上有地名曰“仙桃坪”,上之盘石有对弈之痕,即为仙人遗迹。从此,张圣君便云游于邻邑之闽清、尤溪、德化、永春、莆田、仙游等地,修仙行道,济困救人。并到福州东禅寺剃度出家,取名圆觉,成为亦道亦佛的乡野道人。那时,南宋政府腐败,社会混乱,到处魑魅魍魉出没,称五通鬼,残害百姓。张圣者目睹此景,大显神威,驱妖斩魔,除害灭祸,惩恶扬善,救民于水火。民间流传的《圣君履历咒》详细记叙其事迹:绍兴丁丑年,圣者“十九岁到尤溪,募化缘金造桥亭”;淳熙癸巳年“再造建宁水西桥”,时逢漳州大旱,“圣君顷刻行文法,须臾降下滂沱雨”;绍兴壬午年,闽清大旱,圣者“牵牛创凿水枧际,穿通灌溉旱水田”;淳熙戊戌年,尤溪“黎民患瘟疫”,圣者“寻找草药救病民”。张圣者对邪魔更是疾恶如仇,常怀济民救世之志。绍兴己卯年秋,德化流氓地痞猖獗,圣者神通广大,降服了这批“五通鬼”,让百姓过安康的日子。圣者云游到闽清十四都金沙,修得正果,坐在九龙潭巨石上,羽化升天。享年45岁。乡人即以其身躯塑像建金沙堂奉祀,此寺为张圣君之“祖殿”;当年,永福人以其头颅塑像,建方壶寺奉祀,称为“母殿”。方壶寺雄踞于盘谷乡岩狮峰峭壁悬崖下,占地3000多平方米,气势宏伟,绿树翠竹环抱,环境清幽。吃王母仙桃可长生不死,不仅影响帝王如汉武帝、民间,就是古代较为严肃的科学家也这样认为,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十称:“仙玉桃,服之长生不死”。另外民间不仅认为王母娘娘握有不死之药,而且还赐福、赐子、化险消灾。如汉焦延寿的《易林》卷一载:“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善子。引船牵头,虽物无忧。王母善祷,祸不成灾。”


我自己不愿意再看这血肉横飞场面,一面胡思乱想,一面竭力把头扭向山洞的入口。眼不见心不烦……因为夸父追日和西王母的蟠桃会,桃实与桃木遂成为人们寄托子孙繁衍,阖家吉安的对象。桃实味鲜能消渴止饥。更据说桃木味辛能厌伏邪气,从此以后,桃成为具有神性的圣树,酆都大帝又称“酆都北阴大帝”,是道教阴府的最高神灵。酆都大帝信仰起源较早,《山海经》中即有鬼国的记载,唐卢照邻《病梨树赋》:“建木耸灵丘之上,蟠桃生巨海之侧。”传说东海之内,朔山上,有桃,屈蟠三千,其卑枝间,曰东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人,曰神荼郁垒,主万鬼,鬼之害人者,执以苇,以食虎,黄帝法而象之,因桃梗于门户,上画荼郁,持苇御凶鬼,画虎于门,当食鬼也,这就是门神由来。世俗传说商末周初,度朔山上生有奇桃,肉甜味美,食之可延年益寿。桃下住着兄弟二人,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郁垒,他们为人正直,力大无比,凶猛老虎为他们护林看桃,野牛岭上有个野大王,心狠手毒,喝人血,吃人心,残害百姓。一天,野大王派人到度朔山上索取仙桃,被神荼、郁垒轰走,野大王气得七窍生烟,一个黑夜,野大王带领他的信徒装扮成恶鬼前去报复,被神荼、郁垒用桃条捆起来扔给了老虎,桃木辟邪说法由此而来,同时它也成为辟邪驱鬼的工具。


不管怎么说,神荼,郁垒,主阅领万鬼是板上钉钉的。而且这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门神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而最早的门神,是用桃木雕刻成的两个“桃人”。据说,他们就是神荼与郁垒的化身。道教吸收了这种信仰,如晋葛洪《枕中书》即将郁垒列入道教神谱,称为东方鬼帝之一,其《元始上真众仙记》中亦云:“今人正朝,作两桃人立门旁,以雄鸡毛置索中,盖遣勇也。”此后,二神一直被人们所信仰,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用桃木板做门,叫做仙木,画两位神贴在上面,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民间称他们为门神。隋朝杜台卿《玉烛宝典》引《括地图》称神蒂、郁垒于桃都山大桃树下,为门神。宋朝《岁时广记》卷五中还专门有《辩蒂垒》一条,称人们常于正旦书桃符,上刻郁垒、神荼图像。《北平风俗类征·岁考》亦称:元旦贵戚家悬神荼、郁垒,民间插芝梗、柏叶于户。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


《太平经》中亦有阴府召人灵魂考人魂魄的说法,文曰:“大阴法曹,计所承负,除算减年。算尽之后,召地阴神,并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晋葛洪枕边书亦云:“张衡杨云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其实葛洪在《元始上真众仙记》还记载了“五方鬼帝”。文称:东方鬼帝治桃止山,南方鬼帝治罗浮山,西方鬼帝治幡冢山,中央鬼帝治抱犊山;而北方鬼帝为张衡杨云,治罗酆山。到南朝时,道教对酆都大帝的描绘比较成系统了。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所排神仙座次的第七中位即为“酆都北阴大帝”,称其: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丰山,三千年而一替。陶弘景《真诰》卷十五“阐幽微第一”载:“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第一宫名为纣绝阴天宫,以次东行,第二宫名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名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为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为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名为敢司连宛屡天宫。凡六天宫是为鬼神六天之治也。”和我所知的古神是被封镇不同,此次注明此六天宫“是北丰鬼王决断罪人住处,其神即应是经今呼为阎罗王所住处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凡生生之类,其死莫不隶之至于地狱。”又云:“炎庆甲者,古之炎帝也,今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真诰》卷十三也说:“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宫中,总主诸六天宫。是总生杀大权的鬼官。显然南北朝时旧日古神还是统一战线的对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ox.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o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