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装绅弄鬼 > 第二百零四章天神下凡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零四章天神下凡

  装绅弄鬼

刘彻的手有些颤抖。脑海中像走马灯一般忽然闪现着记忆中的那些片段。第一次封禅,当时的我和过去的秦始皇,未来的人间天子是不是一样恐惧、一样无奈、一样想要死去。不过死在我看来是那么的艰难和无力的幻想。


刘彻有些头晕,小时候的一切都走马灯似地在眼前晃动,父母的惨死……舅舅舅妈的嘴脸……其他皇子的歧视和欺辱……生活的贫乏和孤寂……还有阿娇……和自己越走越远的阿娇……一切都过去了。


寡人是人间天子,寡人富有四海,寡人要长生不死!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风俗通义》引孔子语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指王者功成封禅,以告天地的意思。而不王而王的孔圣人,却没有留下足迹。


是的,汉武帝并非历史上第一个有据可查、狂热求仙的君王。秦始皇是第一个搞大规模求仙活动的帝王,他“使用极具征服性的强兵、峻法、严刑手段来维护大一统,之后所求无法长生不死,所以,始皇的求仙一是“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二是封禅泰山!更留有泰山登封台无字碑位于泰山玉皇顶的大门下,登封台的北边。碑色黄白,顶上覆盖,两面无字。有人说它是秦始皇泰山立无字碑!所谓泰山封禅,据《茶香室丛钞》引《史记正义》云:“泰山上筑上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日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神道属天,王者即封泰山以报天,则泰山有神道矣。王者既禅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诸山以报地,则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请山有鬼道矣。”泰山为地府的历史十分悠久。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前二年就率群臣东封泰山,在岱顶刻石颂德而归。始皇逝世次年前,其少子胡亥即效法乃父再登泰山,并在始皇帝刻石之碑阴,又到其诏书,极力颂扬始皇创世立业之功德。这种隆重的封禅仪式的目的,就是告成于天,借泰山向天下夸耀自己的事业中文治武功的功业。但有唐以来的封禅泰山,给泰山加以至尊至贵的尊号,则有借泰山之威势而求庇佑之念意。


那么此时此刻,汉武帝在想什么?很奇怪,寡人想得到的不是长生不老之道。而是许多事情。许多只在梦中想得到的事情,梦境中,很不真实,但又好似就在眼前,一些人一些事都在眼前一一浮现,好像走马灯一样。等寡人醒来后,却又记不太清楚梦到的是什么了。不过寡人突然感觉自己有些不一样了,是的,确实不一样了。虽然说不上来,但是寡人能够感觉的出来。


人的视点越高,视野就越宽广。随着视野的转换,人们对人生也会有新的领悟。站在某个时空的高度来看,整个人类也不过地球演变过程中的匆匆过程,更何况每一具体的人和事乎。站在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上,世间的一切权势纷争,金粉豪华都化为过眼烟云,直到此时,过去的一幕一幕走马灯一般的出现在眼前,寡人长叹一声,都已经出现幻觉了啊……


不过,寡人一笑,真的放得下吗?


万古长存的唯有这残垣断壁与飘扬在空中的历史回音。置身山麓之夜,心静如春雨秋水,世间一切都可放弃,唯有长生不死才是永恒的。


寡人把目光放在前面,这无字碑据说就是秦始皇立的,具体又有两种说法,一是因秦始皇的功德之大,难以用文字形容,故无字;一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无人会写上古仓颉古字了,故无字。


磨抚碑无字,回思百年物是人非。


汉武帝不觉仓皇大叫:”赶紧把遮盖拿开,怎么能罩着呢?”庙里的神巫赶紧解释说:这是祖宗早定下的规矩。


寡人说:什么规矩呢?神人之面我都没见到,如何朝拜哪。


有人说寡人素来是自命不凡,而且觉得自己是天神下凡,但寡人觉得这就是天命所归。


据传言,寡人还没出生时,一日他的父亲汉景帝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赤色的彘从云中下来,直接进入了崇芳阁。汉景帝猛然惊醒,来到崇芳阁下,犹觉得阁子四周笼罩着紫色的云霞。有一个姓姚的老头擅长占卜,汉景帝就把梦境说给他听,姚老头说:“这是吉兆,此阁中日后必生刘氏盛主!”于是汉景帝就让王夫人住了进去。后来王夫人在阁中生下一男,就是寡人。


刘彻,这个十六岁就登上皇位,在位五十四年的君王,死后谥号非我所知。但盖棺定论,“武”就是人们对我一生的评价吧。相比文臣武将们的激动,寡人的神情就要平静得多了,寡人回忆得更多的,却是天南海北,兵锋所指,就是大汉!寒冷的冰川、黑暗的地底、宏伟的甘泉宫……以及一个个走马灯一样的剪影之间,那个浑身上下燃烧着血色火焰状若疯狂的女人!


金屋藏娇……不过是笑话,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寡人?


寡人在位期间,数次大破匈奴,迫使匈奴向西北迁徙,以致出现“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兵灭“卫氏朝鲜”,设立四郡;收服南越,设立七郡,疆域最南端超过了秦末的百越。


“寡人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寡人给予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寡人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称谓”,也就是在寡人那个时代,汉人可以挺直腰板说:犯大汉者,虽远必诛!谁最有资格在泰山刻石留名?


非寡人莫属。不论三代之治,中原历史上第一位以人间天子身份上泰山树碑的是秦始皇。秦王扫**,虎视何雄哉,他建立了中原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功高盖世,他在泰山封禅,刻石树碑无愧子孙。


有人说寡人雄才大略;有人说寡人穷兵黩武。后世在讨论寡人的时候,会不会还总提到秦始皇?


毕竟纵观寡人生平所作所为,与秦始皇有太多类似的地方。只是秦二世而亡,而寡人做了54年皇帝,击退匈奴的入侵巩固中原太平盛世地位;建立完备的封建治政制度,成为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范例,其文治武功使大汉朝成为亚洲大陆治政经济的轴心。这是寡人第八次登临泰山,按说是千古伟人,无量功德远胜前人。那么在寡人之后,大汉朝又走向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呢?


“昔者黄帝开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扫地,雨师洒讲,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年夜开鬼神,做为《清角》。”那可以也许便是对早期帝王封禅泰山的念象。孔子则觉得上古封禅“不雅异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没有得而数者万数也。”由于始皇帝的封禅进程秘而不宣,所以司马迁写史时也感慨没法详加记讲。然则初皇的封禅动机倒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他封禅泰山除有根深蒂固的祭天求神的传统中,还有着三个方面:一是治政之因。秦征服天下后,六国贵族的抵拒权势其实没有平息,仍在几次经营推翻秦王朝。祖龙对六国抵拒权势的残暴弹压和沉重的经济承担和无遏制的徭役,都使得抵拒情绪日趋下涨。始皇帝敏锐地感遭到了那一点,所以封禅来夸示国力,平稳统治,加强帝国的同一四海。二是学神仙,祖龙多次派人到东海往寻求不死药,虽然他更相信泰山上住着天庭的神,到泰山封禅便可以求得长生不死,以至成为神仙。三是回归故城的潜熟悉之因。始皇帝的先祖本是东夷人,他有着回归故城的心结。


始皇帝封禅并没有使他羽化,以至也并没有在治政上帮了他几闲,他期视借封禅以实现山河永固并传之万代千秋的目标,而仅仅12年后便在大泽起义的狂涛中灰飞烟灭了。然则,他的封禅泰山时留下的无字碑却仍在供人凭吊与遐思;更初创了有正史以来人间帝王封禅泰山的先河,并使得后世有做为的天子心向泰山,把泰山视做天的象征用以评判本身的功过长短,泰山得以在必定水平上起到了遏止天子随心所欲的做用,使他们念到“天意”,而没有敢太过逆天行事。


从三代之治,周八百年,明君、昏君、暴君很有规律的从泰山内进进出出,只不过进去的时候精神抖擞,出来的时候耷拉着脑袋一副半死不活模样。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封禅!至于寡人一生南征北讨,不辞辛劳地为子孙打夯,结果又如何?寡人一手构建的大汉盛世,究竟延续了多久?寡人临终时托付的大臣是不是靠得住?寡人不遗余力地为子孙贻谋,是否得到了子孙的遵循?还有……太子、和其他英年早逝的儿子。


他们是我唯一的亲人,泉下有知,他们会不会找到我,质问寡人是为了什么才会在子孙的生命中缺席这么久,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要问寡人,哪怕死都想要知道。”寡人想到这里。眼里再次涌出汹涌的泪光。


寡人极力想避免的事情最终有没有发生?越不让寡人看,寡人越好奇。


尤其是想到当年秦始皇的故事,寡人居然感到热血沸腾。


记得第一次,庙里的神巫说什么也不敢揭开神人遮盖,跪在地上说:大王杀了我哪!大方士也极力劝阻。寡人不高兴了,索性自己上庙台,伸手去揭无字碑遮盖把他们看得目瞪口呆。


在打开遮盖前,寡人还是停顿了一下,心里念叨说:不是我存心冒犯,实在是对始皇帝一生功业心生艳羡。寡人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千生万世在眼前走马灯一般度过,但是每一生每一世都做着同一件事,担任人间天子,带领人类走向未来。很多时候,寡人渴望牺牲自己拥有的一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只要这不断牺牲的噩梦彻底结束。


控制不了自己。


然后激动地掀开了遮盖……寡人几乎看到了突然亮起了奇异的光华。光怪陆离的玄美图案一下子充盈了寡人的视线。这些图案像宝相佛图,像极光彩虹,像一切人间至美的景物。寡人感到自己就好像在沙漠上看到海市蜃楼的旅人,心中充溢的全是五体投地的崇拜。


然而什么也没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ox.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o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