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装绅弄鬼 > 第六十三章镜花水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三章镜花水月

  装绅弄鬼

仿佛是大磁铁对小磁铁的吸引,慢慢的,天空中游离的镜光开始丝丝缕缕的向我立足之地汇聚,并逐渐形成一个以我立足之地为基为沿的发散型大漏斗,镜光逐渐浓郁,并最终形成了……一座城!


镜中城。


我细看这光芒顶,原来是光芒凝成的透明顶盖,顶又分九层,熠熠生辉,实是让我目眩神摇。只是我很快就明白,除非我有从镜中返回主世界的意图,否则走出城区,十有*会天崩地陷,永陷混沌。


城墙为陡立峭壁,难以攀爬,而在城墙的其中一面,有云台若干,时而自动上下,便如电梯一般,只是超过七百米的无护栏电梯,这世上恐怕还未造出。


我乘云台而上,大地渐渐缩小,放眼望去,镜光之下,这镜中城确如混沌海中的一叶舟,不知来处,亦不知驶往何处。


再往上,云朵也踩在了脚下,凛凛天风涌来,丝丝寒意沁心,让人有种临渊履薄冰的悬心感觉。一眼看去,城内还有内城,它是一座石头城,使用的材料同样就是这青黑色城墙的山石。镜光化雪光为沙色,化沙色为岩色,化岩色为雕石色,故此,沙为白沙,城为玉城,而一眼看去,其内的建筑物皆如黑曜石般,黝黑发亮。


待到云台升至顶端,不等其飘移靠岸,我便轻轻一纵,直跨五米虚空,轻盈的落在内城上。


我这是到了无重力幻境,还是虚拟世界里面心想事成呢?


镜中城城中有城,塔锥式结构。内城修葺的颇为平整,恐怕上一个来访者来此时至少也是千多年前,此间片尘不染,地面光洁如镜,堪比现今打磨出的天然大理石地板。而且,满城有无数石炉灯盏,恐怕一到夜晚,满城金碧辉煌,与天上镜光相映,璀璨如皇冠镜面。但如今,内城上积有了寸厚的灰尘,石炉灯盏也无一光亮,整座城市在雪亮的镜光下多了五分森然、三分凄凉。


我在内城上看到了几行脚印,略一辨认,竟然是年深日久剥落剥蚀的,有进无出。眉头便是略略一蹙。看来此地当年住的虽多是凡人,但主事者却是非人,探索此种遗迹,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有点跨层。说白点,就是假若此间设有机关的话,很多都不是我们这类只有平凡手段的人所能解开的,太危险。


进了城,我见到了许多粗暴搜掠的痕迹。这与从刘老爷子记录得来的相关资料中叙述大致相符。既然他父子二人能够无意中进到此处,那么数百年间,只怕这里曾遭受洗掠,估计最后一次也最为彻底,能入得眼的东西都被搜刮走了。只剩些坛坛罐罐之类的东西。


我四处查看,不感疲累,内城也是井井有条,外城分为四区,中城为二,跨三百阶的石阶至中城,又跨三百阶入宫城。刚入宫城,天上乌云遮月,我一纵身,便上了六米多高的城门楼楼顶,仿佛挑起了烟尘般,没有什么,空空飒飒风声响,什么异常也没有,无妖无怪无鬼无魔,连丝不洁的气息都没有。从城门楼室中出来,飞身纵起,巾袂飞舞中,轻盈的落在宫城地面,点尘不惊。


最内的宫城是宫殿,供许多壁画神像,其中心又有莲花怪塔座座,那是占地很大的一个区域,塔林每一座的中心像是一个塔,但是只有一层可以住人。我仔细地观察塔的顶部,只有那里还留了一个小洞,里面确实是中空的,而且隔成一间一间,但是空间太小了,那样的房间就是矮个子的侏儒都会叫唤,而且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入口。周围有一些通气孔,但是就连老鼠都不会认为那是一个门。偏偏塔高百丈,之前看到的璀璨镜面,便是相界交联此塔的光芒顶。


“难道是阴神的休息场所?”我想不通。


我抬步从容而行,边走边看。这四门对正的宫城上,有长方的水池作为护城河,池深一丈,池中铺着琉璃砖,如果是池水澄澈,倒映着天上的蓝天白云和池尽头的建筑以及两旁婆娑的棕榈树,景致可谓美轮美奂。但现在的池水则浓黑如墨。水愈深,色愈黑,但不及丈深的是水,有如此颜色,就不正常了。更怪异的是这池水仿佛是吸光布,竟连天上的月都难以倒映。


按照古籍的说法,色墨而淤,邪毒之水,适养恶虫。再整体高一个层次,便可成蛊毒——或者说,蜮。《玄中记》记载了:“蜮以气射人,去人三十步,即射中其影。中人,死十六七。”《纪年》云:“晋献公二年春,周惠王居于郑,郑人入王府取玉马,玉化为蜮,以射人也。”(出《感应经》),《搜神记》及《鸿范五行传》曰,蜮射生于南方,谓之短狐者也。南越夷狄,男女同川而浴,以女为主,故曰多蜮。蜮者女惑乱之气所生。(出《感应经》)


林林总总的古籍记载说,蜮射生在南方,人们把它称作短狐。南越的少数部族,男女在同一条河里洗澡。伤风败俗,所以说有很多产生的迷惑盅惑之气化为蜮。蜮可以气息射人,距离人三十步远,就能射中人的影子。凡被射中的人,十有六七会死去。又据《纪年》上说,晋献公二年春,周惠王住在郑国,郑国的一个人进王府去取玉马,玉马因为年深日久吸收了郑国的不良风气,已变为蜮,开始用气射人。


按照石苓人的解说,鬼蜮的一大幻化特点便是化生,此生不是指能动,而是指有了生命力,看不破术的,会发现这幻化的生物与真实的毫无二致,有心跳、有体温。


我下意识避开看了一眼水潭,影子投在水面上,立刻无数水线出现并向影子移动,紧跟着,轰!水池如同沸水般翻涌卷荡,沸腾的中心正是影子所在的位置,影子居然在活灵活现拼命挣扎,偶尔露出水的身上,可以看到爬满了腕粗、米许长的漆黑水蛇,这些蛇无一例外的头部见棱见角,更似蜥蜴之头,牙齿也不是两枚锐利毒牙,而是上下两排密集的钉齿,锋利异常。


终于,嘭!一声水爆闷响,影子化成了一团炽白的光芒在池中散射开来,光芒中,水蛇嘶嘶乱叫,宛如腐木的枝干,密密一层。可是功夫不大,竟翻过朝向,萎靡的向水塘深处潜游而去。


惊魂未定的我,也未再多理会,跟随着地面的几行脚印一路向内。脚印显示,上一批访客曾来过这里,并徘徊了一会儿。我从这些脚印的间距、虚实度等细节判断,他们在此间并未发生什么状况。


继续深入,水池的尽头,台阶、平台之上,又是一排石制的尖顶坛状寺庙建筑,一主两副,并列相连。中间主殿里,正对门的是照壁浮雕,殿内两侧分列奇形怪状的黑亮石像,没有我认识的佛祗。我发现,先行者们在此间待的时间要更长一些,看情况,曾在石像前后挨个细细查找过,可能是想发现经匣、暗格什么的,结果望了。


穿过这殿,又是台阶、平台,再向上,二进殿堂,或者说殿廊。渐渐适应的时候,一幅壁画出现在眼前,是人形!都是类人的生物——!我太惊讶了,望向四周,墙壁上到处是描述类人生活的图案,就像是在敦煌或是在金字塔的内部!


——和女主一起来《装绅弄鬼》发现世界真相吧,可收藏投票,分享微信赚积分——


“这是……”我轻轻地用手指触摸着墙壁,那上面农妇采摘果实,男子赶牛耕田,都描绘得非常逼真,用彩色的金属粉末画得非常华丽。沿着墙一幅幅看过去,因这殿堂是一个四方的大型甬道,内中有大量的人物和动物的绘画出现在其中的70余块壁画上。全是浮雕壁画,刻画细腻、事物传神,而且壁画风格与外界地区的壁画明显不同。此处的壁画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其发生与流行的时间也更为久远。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的壁画不是画在宫殿壁上,而是画在露天的山岩的隐蔽处。壁画大多是彩绘,刻画很少见到。这种艺术究竟从何而来?创作者通过这些神秘而古老的壁画,又向我们传达了什么?


但我把注意力集中在画像中的“人”身上,彩绘通常是单色,色彩多用红色,黑色很少用,着重表现那些朝气蓬勃、充满斗志的力量,比如在一幅狩猎场面的壁画中,有一只狂奔的动物,它腾空飞奔,四蹄伸展,神采飞扬。另一侧,一个猎人手持弓箭射杀野牛,被激怒的野牛冲向猎人,猎人落荒而逃。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也充满了动感和速度。尤其是手执弓箭的勇士更是其创作主题中的宠儿,镜中城壁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此,即对于人体的细致描绘,射手屏息凝视,等待决定性的一瞬间。这种画面将一种紧张气氛带给了每一位观赏者,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除此以外,壁画还表现出了高度的风格化,主要体现在对类人的某部分的歪曲或夸张。如类人的身体,经常是太细太长,有时就像一根直的或略为弯曲的棍子,腰部处理得极细小,仿佛被截断了一样。与细身点腰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画得仔细且过大的腿和头部。小腿肚粗且凸出,头画得圆而大。除了头部其他部位均以细条状代之,这或许是那个古老时代审美风格的体现。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写实的、符合人体正常比例的形象,这些绘画风格上的差异,并不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它们的地方性差异更为明显。


除了军事方面外,日常生活也成为镜中城壁画的主题之一。而显然当时的日常生活事务主要是由人形部族的妇女负责的,如采集奇形怪状的果子、收集谷物、播种、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聊天、参加节庆和宗教活动等等。这些画揭示了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暗示了人类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某些变化。其中有一幅描绘妇女采集蜂蜜的画面饶有趣味,画中一位妙龄少女爬上了树梢,拿着小罐取蜂蜜,然而此举却惊动了类似于蜂的虫群,画面上特地强调了有奇怪的蜜蜂飞出,虫群围绕在树周围想要袭击少女。


与此同时,树下一男子正在向上攀缘。艺术家在捕捉最富有包孕性的瞬间以及再现生动的生活场面上,取得了恰到好处的效果。惊慌的表情中,蜂群飞出了窗口,消失在镜中城外的森林里。再往后,是大量的描绘人形部族之间战争的场面。战争是人类互相残杀的表现形式,当部族与部族之间为了占有生存环境和财富而产生矛盾时,诉诸武力经常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方式。然而,这些壁画并没有提到战争的原因,作者的意图可能在于表现非人类们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在战争场面的壁画中,有表现服装与发式不同的两个部族之间的战斗。


从这些画面中,我可以推测出镜中城人曾经同其他镜子里面部族进行过战争。有一幅壁画描绘的就是五个英勇的武士,他们手执弓箭,身材魁梧,头戴精致的发饰。这幅画同其他战争画面一样,证实了镜中的社会已经存在体魄健壮的jūn_rén ,并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军事组织。然而,战斗的结果也许是不幸的,镜中城人最终被占据沿界地带的其他部族赶入山中,同外部文化隔绝,数千年间他们的生存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虽然我找不到镜中城被遗弃的确切答案,但有一些仍可以肯定——人是造物之主,也是毁灭一切的祸根。我可以看到,镜中城壁画中的艺术形象具有内动性,即形象活动的动力使人感到来自形象本身,而不是来自外部。很多形象表面看似简单,好像并未进行精心的构图和设计,但它们却具有动人的表现力。不过,遗憾的是,人们可以建造城市,创造文明;也可以毁掉城市,葬送文明。当由人组成的群体相互扶助、齐心协力时,人可以创造出卓越的成果、灿烂的文明,可是一旦反目成仇,战争就会毁掉一切,让劳动创造的所有成果都在流血与诅咒中消失!


如果真是类人一手葬送了镜中城文明,那么,当类人们再次站在那些庙宇的雕栏玉砌之前时,该是怎样的汗颜!让我遗憾的是,由于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的限制,这些壁画的作者们对自然风景毫无兴趣,他们对人物周围的环境不屑一顾,他们也很少想表现植物,对其所画的动物和人物形象总是赋以投影式的轮廓,甚至有些近似于线条加粗的简笔画。在了解了镜中城壁画的大体情况后,镜中城壁画的深层内涵成为我思索的焦点。而且这些壁画只集中在一处,且重重叠叠;有的是在旧轮廓上涂上新的颜色,说明这个地点在当时确实与众不同,恐怕已被镜中城人看成圣地。而且按照神秘学观点认为,特定的形象具有特定的巫术作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ox.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o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