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重生八零:娇俏农场主 > 212,后尾箱的爱
字体:      护眼 关灯

212,后尾箱的爱

  重生八零:娇俏农场主

看了舞狮,陈白羽又带着顾延年去看粤剧,正在唱的是《陈世美》,正唱到秦香莲要带着孩子出去找丈夫。


因为没有钱,所以正在乞讨。


乞讨也是粤剧演员和观众互动的一个环节。


秦香莲在哭得凄凄惨惨戚戚,一手拖着女儿,一手拉着儿子,跪求各位好心人捐献一点点爱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秦香莲一边唱一边哭,观众纷纷解囊,把一些小红包或者硬币或者一元几角的抛过去。


秦香莲带着儿女捡了钱后,就唱祝福,祝福大家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大吉大利,幸福美满。


总之就是把各种吉利的话唱一边。


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一边唱祝福,一边跪着感谢大家的慷慨解囊。


两个小演员唱得也好。


顾延年的眉头皱了皱。


陈白羽却已经习惯了,“粤剧团的收费不高,所以会在唱戏的过程中增加一些能增收的环节。习惯就好。”


“别看大家扔得热闹,其实钱不多的。那些小红包里面一般都是一分或者一角的。”


这些都是在过来看戏之前就准备好的。看得高兴了就扔一个,看得开心了也扔一个。


反正,即使扔一把也不会心疼,不过是找个开心而已。


“一共有三个地方同时唱粤剧。村委会,晒谷场,庙门口当个地方同时唱粤剧,但唱的戏不同。”


顾延年:“很热闹。”也很有意思。


“过年也这样热闹?”顾延年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热闹的元宵。他小时候在小前村长大,因为属于北方,过年的时候特别冷,大家连出门都不太愿意,就想在坑上呆着。


哪里会像大唐农场这样,又是唱戏,又是魔术,又是舞狮的?


唱戏声音,锣鼓声,然后各种叫好声交织在一起,听着就热闹。


喜欢听粤剧得多数是四十岁以上的人,特别是六七十岁的人特别多。坐在小木凳上,双手提着一个火笼,听得有滋有味的。


“晚上还有皮影戏。”陈白羽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一把瓜子,“看戏的时候不吃瓜子,会少了一半的乐趣。这些瓜子虽然没有我阿婆炒的好吃,但也能将就。”陈白羽塞一把在顾延年的手里。


顾延年看能力一眼正在看粤剧的人,真的几乎是人手一把瓜子,嗑得飞快。瓜子壳就随手扔在地上,有时候还会很不卫生的‘呸呸’两下。


一边看,一边嗑。


“爷爷,要不要吃甘蔗?这些甘蔗都是本地人自己种的。”


顾延年看一眼蹲在地上,一口一口啃甘蔗的小孩子,摇摇头,“不了。”他都一把年纪了,蹲在地上啃甘蔗什么的,真的不适合他。


陈白羽看了一眼顾延年身上的大衣,也觉得不适合啃甘蔗。不过,过年时候的甘蔗真的特别甜。


“我小时候换牙的那段时间不能吃甘蔗,看见别人吃就嘴馋,然后阿婆就会把甘蔗削皮放在锅里煮糖水给我吃。大哥就说我矫情,还不如喝一碗糖水呢。但我就是喜欢甘蔗煮出来的糖水,比白糖的糖水要好和多了。阿婆在煮甘蔗的时候喜欢加入薄荷......”


小时候的事情,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可能陈白羽自己都没有发现,她在说小时候的时候眼睛会发亮。


顾延年看了陈白羽一眼,再一次确定陈白羽小时候过得比他想象的要好。


“小五,也看戏?”


“哇。大学生,什么时候开学?”


不少人看到陈白羽纷纷和她打招呼。


有老人,有孩子,也有同龄人。


陈白羽笑盈盈的和大家打招呼,聊天。不管别人问什么,她都认真回答,即使很不耐烦也不敷衍,一个问题即使回答了n遍也不会烦躁。


笑盈盈的,两个酒窝深深,看起来乖巧有礼。


大人都喜欢乖巧的孩子。


“小五,这是你爷爷?亲爷爷?”


“听说是京都人是不是?”


“你阿公说是大人物?”


大家在看到顾延年的时候,一般会问这几个问题。


“认真看起来,你和爷爷很像。你爷爷太瘦了,再胖些就更像了。”


“还真别说。看起来,五官也有些像,不过小五更好看一些。小五更圆一些。”


......


因为‘京都’二字,大家对顾延年很好奇。


会有人偷偷的看顾延年,也会有人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顾延年今天多少岁了?是做什么工作的?家里有什么人?


不要以为这是不礼貌,在农场大家聊天一般都是这样的话题。


遇到莫名其妙的陌生人,农场人会想办法赶出去,遇到亲戚,却会想办法尽快的熟络起来。


村头谁家有个什么亲戚,村尾人家也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


“很热情。”顾延年捏捏鼻子,有些招架不住。


“所以农场人对别人家的亲戚也很熟悉。谁家有了个什么亲戚,村里的人都会一清二楚。外人想要混进来,很难。”


顾延年点头,在和陈白羽相认前,他让人来大唐农场调查陈白羽的信息,简直就是难以上青天。


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半点收获。


因为大唐农场的人实在是太排外了。对陌生人的警惕让人奇怪而又无可奈何。一个陌生人出现在大唐农场会在第一时间就引起别人的注意,然后被人盯着。别说偷偷的问一些问题了,没有被打出去就算好了。


听说李家老爷子让人来调查李白,因为说了不该说的,直接被打了出去。


排外,护短。


这就是农场人。


“爷爷,你还要看吗?”陈白羽对《陈世美》提不起兴趣,不大喜欢。这出戏她在几年前就已经听过了。


陈白羽看了一眼舞台后面。


后面是演员换衣服,化妆的地方,堆放着不少的木箱子,一些戏服就随便被搭在木箱子上。


有些演员正顶着一脸妆吃午饭。


因为在正月十三就开始唱了,所以演员们正月十二就过来了。一唱就是几天的时间,所以带有不少的生活用品。


吃住都在临时大叫的舞台后面。


真的很不容易。


这些团员一般都是亲人,以家族为单位。


例如两个小演员就是因为父母都是唱粤剧的,自己从小就跟着学,长大了也会是粤剧团的一员。


不过,慢慢的唱粤剧的人会越来越少。


赚钱不多,辛苦,愿意干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还不如去工厂当一名流水线普工赚钱。


这几年,请粤剧团容易,慢慢的就难了。


当然,这也和以后几年大家更喜欢劲歌劲舞有关。几年后,农村过年过节更喜欢请一些土俗的劲歌劲舞团。


大冬天的穿着清凉的跳热舞。


陈白羽不是很喜欢那种低俗的表演,但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低俗的劲歌劲舞团代替了粤剧和木偶戏成为过年过节的必备娱乐项目。


“不看了。”顾延年对粤剧的兴趣不大,最主要是唱粤语他也听不懂。


“那我们回去吧。”


陈白羽看了一眼时间,她要回去帮阿公阿婆准备下午的菜了。


“要不,我让小胖子带你带出走走?”


“不了。回去吧。”顾延年看了一眼正在口若悬河的和别人吹牛的小胖子笑了笑,“他和李白的关系应该很不错。”


顾延年认识年轻时候的李白,就和现在的小胖子一样,很欠揍。


那眉宇间的骄傲和嘚瑟,真的一模一样。


“嗯。很不错。”


小胖子从小就精明,知道李白和黄知然家里有好吃的,所以就常往李白家、还有黄知然家里跑。


&nb


sp;??而李白和黄知然就用零食吊着小胖子,让他学习,然后还打击‘不如你姐’。小胖子几乎天天发誓‘我以后肯定要比我姐厉害。’


陈白羽和顾延年回到家的时候,阿公正在炸扣肉,看到陈白羽就让她去给淮山削皮。


淮山用来焖糖。


给淮山削皮要带上手套,否则手会痒。


陈白羽带上手套开始忙活。


顾延年站在院子的杨桃树下,看着众人忙忙碌碌,而他却找不到活干,然后去和阿祖聊天。


阿祖看了顾延年一眼,然后递给他一块芝麻糖。


顾延年接过放在嘴里咬一口,味道很好,浓浓的芝麻香。顾延年曾经听陈白羽说起过芝麻糖和花生糖,这是陈白羽小时候最喜欢的零食。


“很好吃。”顾延年很快就把一块芝麻糖吃完,然后竖起大拇指,“味道很好。”


阿祖咧着没有牙齿的嘴笑了笑,也不知道听没听到顾延年的话,说了一句,“好。小五喜欢。”


“我也喜欢。”顾延年是真的喜欢。


这样的手工糖比外面买的那些国外进口的高级糖要好吃。顾延年喜欢这种纯芝麻的味道。


大叔公也拄着拐杖过来,摸摸阿祖的手,还算暖和。


虽然开春了,但因为倒春寒,天气还是比较冷的。家里人最怕的就是阿祖着凉了,感冒。


老人经不起一点点的小病,必须要防范于未然。


“顾兄弟,听说你是北方人?北方是不是很冷?下雪吧?”


顾延年点头,“很冷。下雪。很大的雪。冬天,我们基本上是不出门的......”顾延年和大叔公说起北方的大雪。


大叔公就和顾延年说起陈白羽小时候。


陈小五小时候就是个人精,听话,读书好,还有礼貌。村里人在说起陈小五的时候,会有说不完的话题。


从跳级说到考试第一,说到拿大奖,然后现在说最多的就是承包农场。农场的人都喜欢有人来承包农场,但都没有想过承包人会是陈小五。


在很多人看来,陈小五考上了大学,以后肯定会有好工作,再嫁在城里,就成了城里人。


陈白羽承包农场,大家都意外。


又猜测,陈白羽承包农场是给她阿公的,然后都说陈白羽孝顺。不少人羡慕黄华茹好命,捡了个小金蛋。


陈小五才读大学就能赚大钱了,毕业后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她小时候身体不太好,但也不哭。整天笑嘻嘻的。”大叔公笑了笑,“从小就特别乖巧,能在她阿祖身边呆一整天不哭闹。傻乎乎的在草席上爬来怕去,特别喜欢她三叔公的烧蜂蛹。”


又说到陈白羽的头上的浓疮。


“大家都担心,怕她长不出头发来。满头的浓疮,又痛又痒的,她不哭不闹也恶补挠,还整天笑呵呵的。”像个小傻子。


陈白羽头上长浓疮的那段时间,真的让家里人没少操心,都担心她一个女孩子没有头发。


“有一次去放牛的时候,被黄蜂扎了满头包,发热发烧,整个人都被烧红了,晕乎乎的。她拉住我女婿叫‘爸’,然后说‘背背我,我难受。’”


“我女婿就把她背起来,哄着她。”


“说起来,她被黄蜂扎了好几次了。”


虽然,因为语言关系,顾延年听得一知半解,但也差不多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然后就剩下满满的心疼,更恨把陈白羽扔掉的人。


大唐农场的人说话语速偏慢,连蒙带猜的,顾延年奇迹的能听明白大叔公的意思,两个人能聊起来。


大唐农场的人说话语速和他们的生活态度一样,慢悠悠的,带有一种悠然自在的姿态。


大唐农场真的很适合养老。


忙忙碌碌一整天,就为了让亲戚朋友们聚在一起吃一顿热热闹闹的饭。


吃饭的时候,顾延年和陈白羽坐在一起。


亲戚们太热情,都喜欢围住他说话,问的都是关于京都的问题。


其实,大家问的问题都差不多,长城,天门,是必问。


“长城是不是很长?能走完吗?”


“天门是不是很雄伟?”


“皇帝住的地方,我们也能游玩吗?”


“听说能看升旗?”


每每这时候,顾延年就邀请大家去京都玩。


大家虽然对京都好奇,但对去京都的事情都摇摇头。


太远,太没有安全感。


“等我毕业后,再组织大家去游玩。分批过去。”陈白羽一早就想带村里的人出去走走了。


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宝阳镇。


但交通真的很不便利。


陈白羽就很想带阿祖去京都看看,只是,真的太难了。相信阿祖也不会同意的。人老了,就不愿意离开家乡,怕落叶不能归根。


别说去京都,就是去宝阳镇,阿祖也是不愿意的。


和村里的很多老人一样,不再愿意离开大唐农场一步,就怕走出去后就回不来了。


每天在大唐农场里走走,看看,然后心满意足。


“爷爷,尝尝我阿公做的菜。”


“我阿公做的白切鸡最好吃,还有豉油鸭。都是我阿公的拿手好菜。每年年例,我阿公都要做的。”


顾延年看了一眼桌子上的菜,虽然差不多就十几碟,但主要原材料不是鸡就是鸭,要么就是猪肉。


猪肉炒木耳,猪肉炒芹菜,猪肉炒豆角,猪肉炒豌豆,猪肉炒黄瓜等等。还有鸡,白切鸡,蘑菇炖鸡......


顾延年看得都有些想笑。、


不过,相对于他慰问的很多农村,大唐农场的生活水平算是很不错了。主要是自给自足。


想要吃鱼了,去鱼塘捞一条。


想要吃鸡了,在院子里抓一个。


陈白羽给顾延年夹一块鸡肉,“尝尝。”


“很好吃。”养了一年多的果园走地鸡的肉质很好。


顾延年满意的点点头,“不错。你阿公养鸡有一手。”难怪‘天下大鸡’的生意会这么好。


这鸡的品质很高。


“其实,和大唐农场的地里气候也有关系。爷爷,你不觉得在大唐农场呼吸都顺畅很多?”


这真不是错觉。


大唐农场的空气好,满眼的绿色植物,让人心情怡然畅快。


“很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大唐农场气候温和,所以养出来的人也脾气平和善良,不急躁。


“这是黑米糯酒,用高杆黑糯米酿的,味道很好,是我们农场的特产。”陈白羽给顾延年倒了一碗酒,“我大叔公和外公都很喜欢。不过,我阿公和阿爸都不喜欢喝酒。”


阿公和阿爸简直就是绝世好男人,不喝酒,不打牌,不抽烟,每天想的就是赚钱养家。


能赚钱,能入厨房。


顾延年尝一口,然后有一口,“味道很好。带一些回去给你诸爷爷,他会喜欢。”


“好。”


如果不是高杆黑糯米太难种,陈白羽都想要把这种酒当特产推向全国了。可惜。种植高杆黑糯米不容易,常常会用尽心思然后可能颗粒无收。


“年例过后,家里的黑糯米酒应该也没剩下多少了。我去别人家问问,看看能收到多少,都带到京都去。”


让顾延年送人,应该会有不少人喜欢。


“高杆黑糯米酒属于养生酒,很适合老人喝。爷爷,你也多喝。我外公每天一碗,身体棒棒哒。”


如果不是阿妈的去世对外公打击太大,以外公的身体情况可能活到一百岁的。外公在八十岁的时候,还能一个人开电摩托车去趁虚。


只是,阿妈和外婆的相继去世,对外公的打击太大了。


“因为酿酒的高杆黑糯米少,所以酒不多。我想想


,谁家可能有。”


陈白羽家也只是酿了一坛,为过年过节准备的。因为家人都不喜欢喝酒,所以阿公酿得不多。


还没有大叔公家的十分之一。


不过,大叔公像外公一样,每天都离不开酒。他酿的自己都不够喝呢。


“没有也没关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ox.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o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