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血染三国 > 第145章 于禁的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5章 于禁的恨

  血染三国

一双手紧握成拳只捏得是咯咯作响,想来,如果此时苏策站在夏侯惇面前,估计,夏侯惇会直接冲上去,把苏策的脖子给捏成粉碎性骨折的。


且说先锋大将鲍信,即领了先锋将令,当下回营即领了兵马,点了手下头号大将于禁,领兵一路往寿县杀去。


于禁于文则,史载于禁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于禁是位很讲原则性的人,虽然他的武艺在曹魏五子良将中武艺并不是如何的高强,别说张辽,或者大斧头徐晃,可能连乐进都不如。


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曹操全盛时期手下上将千员,为什么五子良将,于禁这位武力甚至于连乐进这种二流武将都挑不过的人也能入榜呢?只因于禁有一种别人都不具备的长处,统兵,练兵。


这是一个很变态的能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让于禁带五千新兵,让猛男典韦亦带上五千新兵,二员大将各带五千新兵,几个月后,二人带兵比阵,赢的一定是于禁。这是就强力练兵的变态处。


董卓当年有徐荣,吕布有高顺,刘备有陈到,孙权有吕蒙,而到了曹操这,就只有于禁了。这里面,可能也就陈到的名声稍微低一样,可是如果提到刘备的白耳亲兵,相信你一定知道,这白耳精兵就是陈到负责训练的。至于其他人,像高顺这个陷阵营变态,徐荣的重骑兵飞熊军,可谓是天下无双的。


嗯这里我们言归正传,只说于禁得了将令领了三千兵马先行,这日,行至卫河边,卫河属黄河支流,如今乃是秋季,正是水枯时节,只是虽然处在这水枯时节,奈何这卫河乃是处在黄河口上,终年水位都不会太低,如今这时节,想要过卫河,多少也是有些困难。


见得这卫河水位不低,于禁乃大将之才,熟读兵法,自是知道半渡而击的道理,当下,也不着急说要渡河,只在卫河边安下营寨来,又着人四处伐木以作浮桥,为后路大军能过。


这边厢于禁四处伐木,大做浮桥,以备渡河忙得是不亦乐乎,确说卫河那边密林处,孙观,昌豨二人,领着几万黄巾精锐,伏于密林处,整日里又不得生火做饭吃些熟食,只就着冷水硬膜吃着,如何不窝火。


要说这孙观,昌豨也不是完全没脑子,兖州地势平坦,没什么大山川,或者险要的地断以供几万大军的埋伏,孙观,昌豨二人算得来算得去,也就只剩下这个卫河了,至少二个人多少还是知道什么叫半渡而击之的道理的。


如今,见得于禁在卫河对面伐木造浮桥,密林中孙观,昌豨二人一阵商议,一时半会倒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也只得蒙着头,按即定主意去做。只让手下弟兄们注意隐敝,莫要弄出什么意外来、直忙至晚间时分,于禁拢共搭了五十来做浮桥,鲍信伙同着夏侯渊,领着后续兵马,一路奔了过来。


浮桥已搭好,只待来日天明,再来渡过卫河,在卫河对岸安下营寨后,以待后续曹操的大军到来,到时即可直接推平了寿县。


一夜无话,第二日三更造饭,五更即擂鼓出征,于禁仍为前部,三千军马,一路人马相牵,五十来座浮桥同时走动,倒也不慢,只一会,三千军马即过得了河对岸去。


待得三千军马皆过了岸,于禁指挥着传令兵,左右传达,摆下了防守大阵后,方才打上旗语传过河对岸,让鲍信过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ox.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o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