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将军威武 > 第16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3节

  将军威武

他的步子极快,可是却稳健得很;他的身形不算伟岸,却显得那样高大。吴廉泉手上捧着的是锦朝皇帝和皇后的合印,自太|祖时期就留下了这样的印式。不过多年来也只有文景一朝的“帝后合印”是分别储存在两个宫里的,大多数时候,皇后的印信也是留存在皇帝这里、方便诏命下达。金色的阳光从他身后照射出来,将他整个人都镀上了金光。自从十余年前他的主子段氏离世而他想法出宫组建千崇阁开始,他便也有这么多年没有踏足皇宫。重新踏上前往宣政殿的石板路,吴廉泉脸上并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但是明显放松的眼角眉梢,却透露出了他心里的喜意。大殿上,等候他们的,是已经成列阵的文武大臣。文臣首位上,站着的尚书府太傅,终乾康一朝不是在抱病就是站在朝堂上什么都不说的沈歌,而他的身旁,则站着纳言阁大学士舒庆山。与他们相对的,在武官的位置上,上官尘、江近天、陈溪等等在此战中出力的武将,全部都按照军功的大小次列在前,而之后,便是玄甲卫、威武军中的将领。天下初定,朝堂上处处祥和和平静。唯有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和那婴儿身边站着的一个身披**的僧侣,在这个金色的大殿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抱着婴儿的宫人旁边,站着的是恭王凌武。而那个僧侣,不少大臣们认出来是报国寺的方丈,却不明白为何恭王会邀请他过来。吴廉泉到了,将玉玺奉上后,凌武也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开了口,他看了看殿下的一众宗亲和臣子们,转身接过了玉玺放在小孩旁边,淡淡道:“各位一定奇怪本王会邀请报国寺的大师来,还带着一个孩子上朝。诸位,都是跟随本王南征北战多年的,还有不少人是从江南跟着本王一路打上京城的。本王想要问问各位,我们曾经约定的口号是什么?”口号?天行不义、贼居中原,还我河山、正我明君?满座面面相觑,不知道恭王到底想要说什么。“各位知道——”恭王凌武在殿上走了几步,抬头看了看殿上的雕梁画栋:“先帝早年立下的太子,是我大哥凌威。然而大哥为奸人所害,一生孤苦,最终没能够继承皇位。本王既然举义起事,为的不是夺得天下、自己坐这个皇位,只是为了正明君、祛除贼逆。”大臣们有些奇怪,恭王这话叫他们听不出意思。“上天垂怜,我皇兄总归是后继有人,”凌武笑了笑,指着这个孩子道:“这位是我皇兄的遗腹子,皇嫂刚烈,得报国寺主持庇佑,在寺院禅房中诞下此子。”“各位若不信,可找大师对证,并可问过皇嫂的父亲——大学士舒大人。”凌武说完,就冲那大和尚点了点头,给了舒庆山一个温和笑意。朝臣中当然有那么一两个不服气得,就挑了问题来问,但是却发现对方根本没有破绽。这个孩子,根本就是废太子凌威的骨血。“这皇位,本来就该是我大哥的,如今传给他的孩子,也算是实至名归。”凌武说出了他的打算,然后将群臣的怀疑一一给打消:“诸位也不用怀疑这么小的孩子如何治理国家了——本王会为摄政王十年,辅佐幼帝,治理国家。”很多群情激昂的臣子原本准备不顾一切地劝解,然而听见了这句话,仿佛是被突然浇了一盆凉水一般,所有的话都被迫吞了下去——凌武早已准备好了一切,筹备好了一切,将他们所有的担忧都堵得严丝合缝,他们……还能说什么呢?十年,有恭王凌武作为摄政王的十年,就算这个小婴儿长大也是个昏君,到时候锦朝也已经海内升平、天下大治,他们,没有理由拒绝。何况,现在的恭王凌武,手握重权,也容不得他们拒绝。如此,到底是谁登基成为皇帝就这样定了下来,身穿黄袍的小孩子被抱上了龙椅,接受众人的跪拜。而新成为摄政王的凌武,便同众位臣子商议,在“延和”、“昭宁”和“天正”三个年号中选择了“天正”这个饱含寓意的。天正元年,新帝凌延威在摄政王凌武的辅佐下,颁布了系列诏命。其中就包括大赦天下,减免全国三年的税租,并免去了江南等地一年的税赋。虽然百姓们对凌武为何放着唾手可得的皇位不要,偏偏要去做摄政王表示不能理解,可是这几道政令,却确确实实地给天正年开了一个好头。很快,天正朝廷就组建了起来。任宰相的,不是新帝的外祖父、德高望重的纳言阁大学士舒庆山,也并非是尚书府的太傅沈歌,而是同嘉公主的驸马,那位温润如玉的裴君浩。裴相在朝中积威不高,但是却在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慢慢积累了名望,将整个朋党之风肆虐的朝廷改换了人间。御史中丞的位置,则由沈歌的叔父回来接任。而这位大人接任的当天,也对外、或者说对整个天下宣布了“认祖归宗”重新拾起了自己的姓氏。他便是在羽城同江俊一同办过胡百万案子的庄不澈,本命“沈君澈”的那位大人。天下人都知道庄不澈是著名的讼师,而由他带领组建的整个御史台,也改变了从前“苦大仇深”的画风,整齐地变成了巧舌如簧、舌灿莲花,将对方说服的状态。沈家和段家的子弟,重新在朝堂上,得到了任用。而五军都督府,也在上官尘的主持下重新建立,鲁行、耿鑫等人在其中任了职。摄政王封赏有功之臣,然则本应成为正二品将军的系鸿轩则早早离开了京城,只让其弟带了一个放着两个小木人的小盒子送给了摄政王凌武。没人直到那两个小木人代表着什么,但是系鸿轩放歌纵马江湖,从此在朝堂上消失的事儿,还是被很多好事者谱成了话本,连同他那位早逝的“妻子”一起,在京城茶馆传颂。京城禁军的侍卫,也换了一个指挥使。此人年龄尚轻但武功卓绝、说一不二,短短三日内就将所有的禁军收管得服服帖帖,成为了京中数一数二的任人物,而且之后这位指挥使上任一个月后就由皇帝亲自赐婚的事儿,也让旁人羡慕。据说他是系鸿轩的弟弟,一直跟在摄政王身边做暗卫,所以才有如此身手。而他的妻子,则是被皇帝新封了郡主、为同嘉长公主认做义妹的一位侍婢,听说是姓孟,因为不少人都见那位冷面的指挥使,闻言陪着她上街,唤她“孟娘”的小字。所有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ox.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o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