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回到古代做皇商 > 第5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节

  回到古代做皇商

“臣以为王大人的法子可行,但却不应是现下,王大人的法子里牵扯着方方面面太多,也没有相关且有效的完善条令,若贸然去做,弄个不好,会让百姓误会了皇上的美意。臣以为当减免受灾最重的几个地方百姓的赋税,再发放一些粮食。另可推行借钱,只要是受灾的百姓,以户为准,可到县衙借钱,立以三份式字据,借款有上限额,且必须写上几年内还清,可一次性还清,也可分几次还清,若再遇灾害,借款时日可顺延。”出列的这位是第一个说不妥的户部的那位大臣,他是真行觉得王大人此法可行,但没有相关的条令跟着,实施后,会有诸多的洞子可钻。他提出的借钱,便是受了王大人的启发,也非完善之法。此人的话落后,四周有小声的讨论,没有人再敢贸然的上前说行与不行,没见之前那位还趴在地上。第182章灾后的工作, 在皇上怒吼之后,速度变得快了起来。掀开灾后安排的事, 清账的两组人员各送回一次报表,整张表上明确的列出了县官贪敛之账的明细, 另外, 也收到了随同去的侍卫送回来的消息, 两处县城的官员口碑极差, 没错,这些保护清查官员的侍卫还有另外一项工作,便是调查当地官员在当地的口碑如何,便像王修晋问过的问题, 贪官未必就是为恶之人,有些人贪也不过是怕成为异类之后, 被人拍击, 甚至是推出去做替死鬼。随着都察院进行清账的展开,刑部也开始了冤案错案的排查,不论是哪里,只要是案子便都会有记录, 从记录里推敲, 若是发现异常之处,就要重新审理。刑部的官员心里那叫一个苦, 沉年旧案,怎么重新审理,难度之大绝对不能想。可刑部尚书发话, 不能落到都察院后,他们也只能咬着牙干活。其实刑部尚书心里也没底,但是他发现,皇上得意勤奋之人,而非阿谀奉承之辈,想要不被皇上厌弃,还是麻溜的干些事才行。对于刑部尚书自觉排查陈年旧案之事,当然不会那么顺利,总有那么一些心虚的官员跳出来,叫着反对。皇上没有言语,对于一些不出来以反对之名跳出来刷存在感的官员,他已经完全不想搭理,只是暗戳戳的在心里记上一笔,等着以后处理。刑部尚书可不怕人反对,出列之后向皇上行礼,然后开口道,xx年x月x案子里,某大人的大舅子的小妾的弟弟有很重大的嫌疑。刑部尚书就怕有人跳出来蹦跶,特意把朝中一些大臣七拐八拐的关系顺出来,然后看看有没有扯到案子里。“你,莫不是心虚了?”跳出来反对的大人,被点破了心思,立刻反驳,两人在朝堂上你来我往的争执起来,吵到后来,干脆动上手了。一旁看着的大臣都有些懵,大梁从建朝开始,还没有这种事出现过,听说前朝的朝堂上总有这种事发现,现在见着了,全都有些反应不过来。待反应过来后,全都一致向后退了一步。至于武官们,最先反应过来,却没上前阻拦,巴不得多看会儿热闹,看着文官们打架很有意思,又是挠,又是抠,再来扯头发,画面十分的让人捂脸乐。皇上一直没有叫停,依着皇椅上看着两人撕扯,边上还有亲随送上茶水,若是再送上来点吃食,就更好了,心里还不停的为刑部尚书叫好。朝堂上的闹剧,最终以刑部尚书武力值更高一些取胜,待反应过来他们是在朝堂上之后,两人都惊得了身的冷汗。皇子倒没罚刑部尚书,另一位可就没那么便宜了,打输了不说,还被皇上以御前失仪之罪,杖十。朝堂上只要有些脑子的人,都应该注意到了,如今,皇上越发的重示务实事之流,想要随便混混,靠溜须拍马往上爬是不可能的,只是看清归看清,仍是会有些偷机的心理,也许说不定哪天皇上的心思又变了呢!王修晋听说朝堂上的互殴之后,倒不会觉得有什么意外,有些人说话办事,是真的想让人上去给两下,“爹,要不也跟着练练练,以免在朝堂上有人与爹口舌之争,说不过爹,再动起手。”王大人十分认真的考虑一下,最后还是摇头拒绝了,他都老胳膊老腿了,哪经得起折腾,以后上朝时多注意一些便是,尽量不与人起冲突。被父亲拒绝之后,王修晋便去寻李菻善吐槽,心里十分担心父亲上朝的危险性有多高,若单凭说的,父亲搞不好能说得人致死,但若一言不合开打,父亲就不见得能敌过对方。“不用担心,若当真有人动手,家父和祖父也都参加大小朝会,断不会让伯父受伤。”李菻善听完王修晋担忧的原由后,拍了拍他的肩膀,“皇上也不会允许朝堂上再发生类似的事。”王修晋却觉得,搞不好以后文官互撕的时候,不会少。李菻善绝对想不到,以后文官互撕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其原因便是,刑部尚书在撕完人后,不但没受到罚,还得了赏。皇上甚至还派四皇子亲自去一趟尚书府上,送去了伤药,这是何等的荣耀。刑部尚书的事,为官员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文官互撕,文武互撕成了日常,比起文官的折腾,武将们保持着,只要不扯到他们头上,他们就权当是看戏。而高位上的天子,非常的淡定,若是有理由的撕,他则会站到他认为想法不错的那边,若是没有理由的互撕,那么不好意思,各杖二十,当朝堂是戏台子,可以随便耍吗?从互撕的日常开始后没多久,王家早晨起来跑步的人又多了一位,而在王修晋起程回梧县后,早晨则由王老爷带着长孙一起跑,王老爷觉得,就算不能练拳,至于也得跑得快些,不能在朝堂上无辜受到波及。王修晋在出了正月之后,便起程往梧县走,此次回去,其实没啥大事,主要就是视察一番,然后把王智濯接进京。临行之前,王修晋去了一趟李家,托李菻善有时间照顾看铺子一二。李菻善痛快的应下后问王修晋,他成人礼前能不能赶回来。王修晋直说他也就去个月余,便直接回京,之后除非在令不得不出远门,不然会一直留在京城,所以六月的成人礼自然不会错过。提起成人礼,王修晋便想到一个问题,“你成人后,若有人往你房里塞人,你当如何。”“扔出去。”李菻善想都没想直接回话。王修晋听完,心里舒服了。李菻善则在想,扔出去还是便宜了些,当是谁送来的,给谁送回去才是。二月初离开京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到梧县,比预期的要晚了不少日子,引得早早就接到信的人,还以为出了什么差错。倒不是遇了什么事,而是王修晋把行程做了颠倒,原本打算回京时再去沿途各城去看看自家铺子的情况,但在路上王修晋却突然改了主意,突击几个铺子,就想看看有没有人做表面文章糊弄他,突击的结果还是很理想的,没有出现当他面一套,私下又一套的事,他很满意。到了梧县,王修晋也不得闲,和两边工坊的管事开了会后,又在粮铺那边和粮铺的周围几个城的掌柜开会,忙得脚打后脑勺,等终于忙完,回王村看看。把从京城带来礼物分给几户相处不错的人家,在村长家坐了坐,才回家里转转,家里有管家管着,打理的不错,大嫂带着孩子在家里养胎。在那位春夫人寻上门后,王春氏便把出门时带的丫头全都打发走了。听着小叔子回来了,王春氏也不好直接见人,便让二儿子过去问安。王智濯和他大哥的性子不同,王智渊有心机,也会讨巧,王智濯同样不缺心机,却不善表现。王修晋对两侄子都挺喜欢,只不过老大和他相处的时间多了一些,便多了几分关注,但并不意味他会做出偏心之事。见到小侄子,王修晋便把其抱起,问在家里每天都做什么等等,小孩子能回答出来的问题。王智濯腻歪在小叔怀里,脸上露出羞涩的笑,乖乖的回答小叔的问题,一问一答一直持续到王修柏回来。王修柏知弟弟回梧县有几天了,因一直忙着工坊和铺子的事,便没过去打忧。这会儿在家里见到人,兄弟两人自然有很多话要说。王修柏在得知开始清理陈账之后,便自发开始统计衙门里的陈账,他发现上任县令的账,十分的诡异,几年的账做得很细。按说做得细应是好事,可王修柏怎么看怎么别扭,原因在于,几年的账本上结余的数字几乎都是一样的,唯有不同的,便是尾数不一样,上下差不过五个数内。账本里也有很多的问题,王修柏虽不是专业的清账人员,但是他有见过弟弟记账,再加上请教了于管事,王修柏对上任县令的账本越发的怀疑是假的。王修柏觉得上任县令算得上是位办实事的父母官,只是这账本做的,让王修柏心里十分复杂,又有些不原是相信自己的猜测,便想邀请弟弟帮忙查看。“大哥,我虽有皇商的名头,却无涉政的资格,还是等都察院的人过来后,你再想要不要告诉他们此事。”王修晋直接拒绝大哥的提议,“大哥,以后这样的事,不要再提。当知王家如今树有些大,容易招来邪风。”“是我鲁莽了。”王修柏也知自己失言,年后收到京城的来信,他也知小弟因父亲积极做雪灾后的事,而被几人参本。以后行事更要加小心,不能拖父亲和弟弟的后腿。第183章和长兄聊了很久, 也提到了那位旁系的春夫人,王修柏叹了口气言, 那位怕是被权势,财势迷了心, 官大时, 想的是财, 官小时念着的就成了权和财, 听说春家主枝下了令让春县令休妻。春县令也光杆,没休妻,只是把人关在家里,不让其出去。春家的几位公子也帮父亲看着母亲, 不让其出门。王修晋听完之后,觉得还需要再点点大哥。春县令以前只是个翰林, 哪有机会贪什么大财, 而今成了县令就不一样,以前是有些小权,但比如今真正的实权差得太多,一个县令堪比土皇帝, 甚至比真正的皇帝还自在。王修柏听完弟弟的话, 想想自己的情况,还真是那么回事, 从他做县令之后,可不就有不少人意图送人,送钱, 还有一些人的爪子伸向了上面拔下来的钱,好在自己仔细,不然怎么着的道都不知。聊到最后,王修晋提起把智濯带过京的事,王修柏立刻同意,等媳妇生产前,还得再搬进县衙,养月子的时候怕是不能顾及到二儿子,若有人趁着机会钻空子,还真是防不胜防。王修晋并没有久留,在王村停留了三天,便带着二侄子返回京城,一路也没着急赶路,走走停停的,王智濯看什么都觉得新奇,开始的时候,不好意思开口问,王修晋看出二侄子脸上的小表情,便主动为其解惑,之后,王智濯胆子大了些,便会主动的问这是什么,那个是做什么用的,王修晋也不会觉得厌烦,等到了京城,王修晋已经晋升成二侄子心中无所不知的存在。王智渊见到弟弟来很是开心,还主动给弟弟一个抱抱,可惜弟弟似乎长高了些,他抱不动了。王智濯脸上带着腼腆的笑,蹭蹭哥哥,然后规矩的向祖父母行礼问安。王大人点点头,然后便让小儿子也给智濯买个书童回来,等入秋后,便给他启蒙。王智濯脸上泛红,往哥哥身后躲了躲。王修晋托着下巴看着,他怎么觉得二侄子有些天然黑。在家里休整了一天,王修晋又开始忙了起来,又是工坊又是铺子的,别看都有管事,掌柜,但他这个真正的管理者也得时不时的露个脸,不能当甩手的掌柜。新楼那边的扩建,主要是再建一栋宿舍,按说第一批的人完全可以出去买新房子搬出去,但是没有一人搬离,王修晋也不好赶人,只能多盖几个,还有就是得把住宅区和工作区域分开,还有学堂,是不是也应该单独弄出一块地方,和工作的人混在一起,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除去新楼的事,还有工坊,工坊里也要建宿舍,供一些加班的人留夜用,粮铺那边也要做一些调整,唯一让王睡晋放心的便是油坊。单是忙碌杂七杂八的事,便折腾了大半年。在忙碌里的日子里,李菻善的成人礼低调且隆重的举行了,说低调是因为到场的除了李家人之外,便是宋、王两家,其余的人并没有发出邀请,四皇子是不请自到,而隆重是因过程。成人礼,其实就是加冠礼。加冠礼十分庄重,祭祀天地,祖先,再至太庙告天地,祖先。经由选出的客人给李菻善戴上三顶帽子,三顶帽子也是有区别的,头一顶是有参政之资,第二顶是保卫社稷疆土,最后一顶则为以后可以参加祭祀大典。王修晋看着行加冠礼过程中的李菻善的认真,第一顶帽子是为父亲为李菻善戴上,第二顶则是由李老将军为其戴,最后一顶则是由四皇子。原本见人带三顶帽子会觉得很奇怪,但此时,或许因庄重的气氛,王修晋只觉得这样的仪式没有传承到后世,真真是非常的可惜。宴席之后,李菻善才把三顶帽子依着顺序一一取下,然后换上一身新的礼服礼帽带着礼口进宫拜君主。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随着变迁,国君统治面积的变大,而使得成人礼拜见君主,变成了在皇宫门口磕头,便是皇室中人,也不见得有进宫的机会。李菻善能在加冠礼时进宫,可是引得不少人跳脚,可再怎么折腾,也无法改变天子的决定,跳脚的人也就只能说些酸葡萄的话。李菻善并没有在宫里停留太久,便是如此,也能让世人皆知,李家地位的不同。拜过君主,便是官员和德高望众的先生。从两家走出,整个礼差不多便是完成了。不知是不是因为举行了成人的仪式,王修晋总觉得李菻善和以前有些不同,可又说不出哪里不一样。李菻善的加冠礼之后,朝堂上又起了风波,都察院清账陈账的过程中,一位县令交代了一条他所知的线,最底端的县令,而他所知的最顶端,则是朝堂上的某位三品官员。此事转到天子案头,天子只批一个字……查。都察院这边扯出一个三品官不算什么,刑部那边在清查案子的时候,发现一桩不算是旧案的案子里,似乎牵扯到了八皇子和二品官员之子。刑部尚书头疼不已,非常想跺手,顶着压力把案子送到天子的手里。刑部尚书没多久就收到了批复,仍然只有一个字……查。只是,不论是都察院,还是刑部,都受到层层的阻挠。但,王大人和刑部尚书都不是退缩之辈,越是受阻,越是想查清明,京城的气氛再一次紧张起来。王修晋帮不上父亲什么,只能默默的给父亲多派了些人。而在紧张的气氛中,皇帝突然下了一道圣旨,认长公主之女为义女,以公主的身份去北缅和亲,此事没有一人跳出来反对,就怕说了反对的话后,和亲的人选从长公主之女变成他们家的女儿。天子早就把过年时的事情忘得差不多,哪想长公主又出来蹦达,想要替儿子求娶李家唯一的小姐。替自家儿子打过李家主意的天子完全不想把人便宜给长公主,于是长公主的女儿悲剧了。接到圣旨的长公主愰了愰身子,也不知是被气的,还是恨的,绝对不是喜的。予茵也傻了,她,她成了皇女,可,还没等受皇女的荣耀,转眼就要去和亲。予茵爬到母亲的身边,扯着母亲的衣服,“娘,娘,我不要去,我还没有成年,怎么能去和亲。”若正常来说,没成亲的姑娘是不能拜堂的,除非是给人做小,可以不到年龄就送进门。长公主握着拳,她大约猜到皇上突来的举动为何,不就是前几天给儿子求了个亲事,可她万万没想到皇上的反应会这么大。难道说,皇上猜到了她的想法?长公主突然求亲,便是因李菻善冠礼时受到皇上接见而起。之前长公主便想为儿子求个武将之女,最好还是受皇上重视的武将。李家便是上上之选。原本长公主也不想这么急,还想安排儿子和李家小姐见个面,弄个什么话传出去,到时婚事基本就成了。可,还没等长公主有什么行动,李家便成了不少眼里攀上亲事的首选,李家儿子多,但不是香饽饽,反道李家小姐作为李家唯一的女娃,地位自然是不一样,便成了攀亲事的首选。长公主的算计落了空,才不得不求到皇上那儿。长公主也想托媒人去李家走一遭,可过年时女儿在四皇子那里整出的事,长公主觉得已经把李家得罪了,她再托媒人去求亲,肯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不如从皇上那试试,说不定有一线希望,可惜……到底还是失策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ox.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o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