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回到古代做皇商 > 第1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节

  回到古代做皇商

村长在期限的最后一日,便分别去了六家。原本村长不用跑一趟,可经了昨儿的事,他觉得有必要走一趟。对六家的情况,王修晋没有特别的关注,村里这几天最火的谈资便是那六家,用不着他们特意去问就会有人主动说上几句,谁家谁下不了床,谁家谁开了花,谁家……总之,妇人们都有了聊天的话题,很是开心的交流。打那天瞧见大个的螃蟹之后,王修晋便是嘴馋,在古代吃什么都是原汁原味,不像他上辈子吃的都是些含有丰富的各种有害化学成份的食物。王修晋准备抓上几只螃蟹,回家煮了吃,顺便看看是不是长成了。一边捉,一边还不忘记脑补螃蟹的各种做法,如今家里有了会做饭的人,可谓是想吃什么点什么,就算是刘姐没听过也没做过的菜式,只要说了做法,顺便提点两句,刘姐也能做出一道相似的,且味道还不错的菜。站在地头,王修柏担心的开口,“你小心点!要不上来,我下去抓。”王修柏后悔晚了弟弟一步下去,提着心不停的来回走动。有之前被夹的仁兄在,王修柏对螃蟹有些恐惧。“看着挺大,也不知里面如何。”王修晋拎起一只螃蟹,然后快速的用麻绳将其捆上。上辈子还没到末世的时候,他曾经跟着朋友去农家乐捉过螃蟹,见农家乐老板神速的捆螃蟹,他还特意学了,当时朋友还笑他,没想到现在真用上了。王修柏被弟弟快速捆蟹的功夫惊到了,张了张嘴没再说不让捉的话,只是不听的让弟弟小心。一口气捉了二十只,王修晋才上地头,这些蟹不全是拿回家自己吃,还有一些是用来送人。若是在后世,养殖的螃蟹送一两只是拿不出手的,现下却不是,拎两只螃蟹送人,那是相当的贵重,也会让对方觉得他们受人重视。村长家送了三只,其他的族老家分送两只,余下螃蟹便都拎回了家,家里除了正在吃药的母亲不能吃,正好可以一人分得一只,就算里面没什么能吃的,也让大家尝个鲜。第31章地里的螃蟹, 除了旁人之外,其实谁也没有抱着太大的希望, 王修晋觉得养螃蟹的过程中,他们没付出什么劳动, 其实就是扔里了便完事, 最多晚上雇人看管, 白天也有人守在地头, 多余的事做得少,顶多是他们想起来了,便去河边捞些小鱼做饮料扔进去,至于螃蟹有没有吃, 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人而言,完全不在意。螃蟹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清蒸, 用水清洗干净之后, 加些姜放在笼屉里蒸,待到吃的时候,若是有醋,可以蘸些, 味道那叫一个鲜香。在城里卖包子的这段时间, 王修晋寻到了和醋差不多的佐料,但当地人不叫醋, 因其酸,便叫酸料。王修晋买回来之后,便称之为醋。家里的人虽有奇怪, 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不过去城里买时,仍是叫酸料。螃蟹上了桌,清廉的王宰相得过圣上赏,食过螃蟹,自然知道怎么吃,分得一只螃蟹的刘姐受宠若惊,她没吃过螃蟹,可也听说过是值钱的,就这么分给她一只,刘姐自是千恩万谢。王修晋没太注意,他的想法是既然把人招回来,还签了死契,自然就当成家人,以后说不定还要管家,这管家和寻常的下人在身份上就不同。而家中其他的人却摆足了姿态,赏归赏,但不能让对方有过多的想法。敲开螃蟹壳,见里面带着籽,王修晋惊讶得瞪大眼睛,这怎是母的,还带上籽了?且他们散养的螃蟹当真是表里如一,外表个大,内里也是肉肥,若是再养上几月,螃蟹会更大更肥。一边吃螃蟹,王修晋一边猜测起品种。王修晋虽会捆蟹,但对基品种的了解不是很多,他也只能是猜测。一顿螃蟹吃得满足,王修晋和大哥坐在院子里推测螃蟹还有几个月才是真正长成。毫无经验可言的兄弟俩决定明天提两只螃蟹进城送给吴掌柜尝鲜,至于吴掌柜的东方,远在京城,还是等他们收稻子前捞蟹的时候再送一些过去,至于保鲜倒也不难,那时已经能大批制出冰。下有冰上有蟹,再用快驿连夜赶路,送到京城时,大约是不会坏掉的。吴掌柜见到个大的螃蟹时,着实吓了一跳,螃蟹好不好养,他不清楚,之前对养螃蟹的事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望,看来他还是小瞧人了。“还未当季便如此肥美,若是到了成熟时,怕是更加味美。到时二位可别忘记应了在下的话,优先于在下,且要较于他人便宜。”“自不能忘,到时还请掌柜帮我们给你们东家送上一些,请其品尝。”王修柏起身拱手,他们兄弟俩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便不久留。吴掌柜立刻回了句“当是当是。”兄弟俩想要去铁匠铺,打两个大铁桶,还要去买几个厚重的能够装米的木桶,之前添丁便说要开个粮铺,自然把买木桶装米,除了木桶之外,兄弟俩还订了不少东西。铺子现在已经开始收拾装修,买房子之前,兄弟俩很满意,等店铺里原来的那户人家搬走之后,看着空空的,里面还有不少破败的东西,便兄弟俩相当的不满,但契已经订下,而位置确实没得说,只能强忍着心中的不爽,寻人里里外外的全都重新整过,差不多跟重新盖个房子没啥区别。两人在城里一转就是半天,等他们回村后,总感觉旁人看他们的视线非常奇怪。两人觉得奇怪,但不至于强拉人问个明白。回到家里没多久,村长便带着六家赔偿的银子给两人送来,看着银子的数额,两人或多或少的明白,村里人为何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们了。王修柏一脸苦笑,直说误会了,他们说的五两是六家一共赔的钱数,不是每家五两,然后王修柏只拿了十两,其他五十两,说什么也不收。“堂爷爷觉得你们的螃蟹值的,不是堂爷爷收了你们的螃蟹才向着你们,不过也跟你们的螃蟹有些关系,昨儿吃了螃蟹之后,才知味道如何,当是值钱的东西,现下拿去卖,便能卖出高价,更何况到了长成时,那时怕是更值钱。”村长觉得一家十两没什么大不了的,也趁机让村里人都知道螃蟹值钱,等到他们跟着种时,大家也不会在意开始时投进去的钱。两边互相推那五十两,屋里的老六听得清楚,“大伯,钱还是您拿回去,五十两便当是村里公用的钱,修缮祠堂,整整整通往城里的路,或是把村里的路也整得好些。”“这……恐怕不好吧!”村长觉得螃蟹值钱是一,二来是落不下老脸把误会的事公众。兄弟两发现,父亲最近给人感觉和以前大不相同,即担心又疑惑同时似乎还有那么点安心。父亲已经开口,兄弟俩便退后一步不再发言。老六变化为何,往哪个方向改变,尚且不明,眼下老六之所以出头,还需提一提湿鞋一事,他本就对此事闹到他们家门口有几分怨念,这会儿听着原因或多或少跟村长有些关系后,老六非常圆滑的表示,此事需言明,他们家不背黑锅。若说村长大可以不去理老六的话,直接放下钱就走,可对上老六的视线,就那么一刹那,村长心突了一下,拿着钱走了。一边走一边想,老六不愧是做过大官,眼神着实吓人。拿在手中钱,很是烫手,如何解决是个大问题,但绝对不能再给老六家送去,真要是强迫老六收下,他以为依着老六让人“摸不清”的性子,搞不好会把钱直接给那六家送回去。眼下把钱给他,他有很多种说法,让六家人不打要回去的主意。就像老六说的,村里修整需要不少钱。王老六看着两儿子,“就这么简单的事,推来推去,成何体统。”说完后,王老六背着手进屋了。院子里的兄弟两互相看了一眼,然后耸了耸肩,他们本就没想拿钱啊!可是村长毕竟是爷爷辈,他们能怎么说。后继的解决办法简单粗暴,直接招集了各家各户的男丁去了祠堂,村长直白的言明,让六家赔钱一事,内里有些误会,现下多出五十两,老六家不收,但想着必须给六家教训,他和几位族老商量过,钱被扣上,秋收后修理祠堂,把村里的路也修理一下,余下的钱,来年买蟹苗,分给各家。以后村里都养上了螃蟹,就会有很多人过来买螃蟹,村里的路修好了,过什么车都方便。修祠堂大家没意见,掏了五十两的六家心里急,那叫五十两,都够建好几个了。没拿钱的人,其中肯定有那么一两位想余下的钱会被村长和族老贪下。至于村里修整路,不论是哪边都觉得没啥必要。而当是后一点提出来,再没人说修路没用了。“村长,修祠堂和路是从村里雇,还是找外村的人?”“村长,此事不需外人,咱村的事,当得村里人忙乎。”“对,对,我们不用外村的人帮忙。”众人对此事有着空前的热情,站在后面的王修晋看着四周的人,还有那六家人的脸色。“村长如何能保证蟹能卖出去。”那六家人里不是全都被大饼砸到,聪明的人立刻转过心思,钱怕是要不回来了,可也不能听风就是雨,村里现在养螃蟹的就只有六爷爷一家,他们能把卖出去的路告诉他们?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其他人便也冷却了几分热情,是啊!若是卖不出去怎么办?虽然蟹苗不用他们自己花钱买,可若想养好,得花不少的心神,他们没有钱雇人夜里看管,就只能自己家人顶上,白天还得有人在地头看着,若到时卖不出去,他们不是白干了。有些人的视线不停的往王修柏兄弟俩身上飘,王修柏只是皱了皱眉,却没言语,而王修晋望着天没言语,又不是他俩让他们养,卖不卖出去,跟他们有毛关系,虽然他是想等成功之后,给够拉动村里人种些蟹稻,便省他再置地,还要请人白天夜里的看管,而他日后想要开的粮店,也需要一些稳定的供“特等”米的户农,但他收也仅限于粮,跟螃蟹没任何关系。再说,他们家的螃蟹还没卖出去,看他们有什么用。“养螃蟹的事,完全是自愿,不是强迫大家一定要跟着养,想养的呢,村里会出蟹苗 ,至于不想养的,也别想着分得同等钱的好事。”村长笑眯眯的开口,没被抛出的问题难倒,“没有路子,咱们可以摸出路子,梧县里买买,再往运到湘城去,螃蟹味美,还愁卖不出去。”村长说完笑眯眯的特意看向那个提起话头的人。“毕竟是来年的事,也不用立刻下决定,大家可以慢慢的想。不过……”村长意味深长的冲着六家笑了笑,接着脸色一板,“今儿早衙役过来提徭役的事,似乎少了一人,谁家的没去!”第32章徭役有人没去, 立刻让村民们议论起来,要知道有人没去服徭役, 全村的人可都是要跟着受累的。他们村因为老六做官,去徭役的人数比别村的少很多。往年村里都是轮着去, 分派的工也很轻松, 他们清楚是受了老六的恩, 如今老六回来了, 他们村并没有因为老六丢了官而改变,大家伙心念万幸,不管是因为县令忘记了,还是老六的余威仍在, 他们都不能出岔子,让衙役寻到借口, 肥规矩改了。这么一想, 村民对那六人更气了,如今村里能过上好日子,全是托了老六的福,他们倒好, 偷谁家的东西不好, 偏偷老六家的,如今族里已经宽恕, 只是让他们赔银子,去服徭役,之前跑去老六家闹不说, 居然还不去徭役,不行,必须把人找出来,抬也得把人抬去徭役。“找人,必须把人找出来。”“对,村长,衙差可说了是哪个没去,大家伙去他们家寻人,若是没藏在家,便去亲戚家找,翻了个天也得把人找出来。”“对,对,对,必须找!”有一个起头的,立刻就有应声的,事关自身,要知道在老六没做官之前,每年只要是单立的户,就得出壮丁去徭役,若是不想去,就得拿钱,那钱可就不是小数目了,贪钱的开口就是三、四两,没钱只能去徭役的,分派的工,也不似现在,能寻个轻活。没去的那户人家心虚着,他们不是不想让儿子去,奈何伤得太重,且还是伤在那个地方,如今连拿东西的力气都没有,真若去徭役,怕是会死在外面。他们也想过让别的儿子顶上一顶,可几个儿子,都不愿意,他们也不好强迫人去,以前就知道不能指望总惹祸的儿子,现在儿子这样,就更不能指望,可到底是身上掉下的肉,还是有不舍其再受苦,便想能逃一日便是一日。若是没赔那么多钱,他们倒想用钱买个不去徭役,可十两一出,哪里还有闲钱。刚刚听到钱不对时,他们还想着若能要回来,可以拿出钱免了徭役,可这心还放下,便被村长之后的话戳破愿望。有眼利的人,立刻看出是哪家,不等村长开口便吼着人往那家去,那家的人也没有拦着的,惹事的父母倒想拦,却被其他儿子扯住,当初父母说拖一拖时,他们便觉得不妥,现下好了,等下若是被抬出来,以后他们是不能在村里抬头了。没一会儿,那人便被抬了出来,那人的父母看着儿子的样子,若不是被孩子们扶着,怕是会瘫在地。被抬出来的人,脸上挂着泪,哭嚎着叫爹娘,叫错了,叫着再也不敢了。那爹娘听得心都快碎了,也不知哪来的力气,挣开儿子儿媳的手,便冲到老六身上跪下,“六叔啊!都是我们没教好,你饶了他吧!”一边说一边磕头。有些人见了,觉得不忍,可想想那人以前干的事,又是气得不行,可逼着父母跟着又跪又磕头的,他们只能别开头,谁也没开口,若是那人不去,谁替他服徭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8ox.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18o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